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哭内子王华姜(其三)》
拼音和注音
jiā pín yào ěr shǎo , yāo wǎng fēi tiān lǐ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药饵:药物。
天理:(名)①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作“天理”。②天然的道理:~难容。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炎州虽烟瘴,珍果足娱子。
子慕离支浆,能令颜色美。
可怜未及餐,仓卒归蒿里。
自作翡翠钗,自剪蒲桃绮。
簪服几何时,弃捐箧笥里。
汝生既柔脆,汝病复不已。
水土不相宜,卑湿损年纪。
家贫药饵少,夭枉非天理。
痛酷五中崩,我罪伊何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