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源

汩汩山源水,分流去若驰。
有声知尚浅,得势转徂卑。
苇棘连荒浦,鱼虾聚小泜。
起予湖海兴,惆怅念前期。

作品评述

《山源》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山泉的奔流,以及作者对自身境况和前途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泉汩汩流淌,像奔腾的马一样迅疾。水流分散而去,犹如马匹奔驰的姿态。尽管水声不大,但可以感知到它的浅薄。水流得势后,渐渐变得平缓谦卑。葦苇和荆棘连结在荒凉的河滩上,鱼虾聚集在小水潭中。这种景象唤起了我对湖海的向往和激情,同时也让我忧虑地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诗词以描绘山泉的流动为主线,表现了山泉奔涌不息、变幻多样的景象。作者通过对水流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山泉的水声虽然不大,但它所带来的启示却是深刻的。水流由急转缓,暗示着作者曾经经历过起伏和变迁。葦苇和荆棘的连结以及鱼虾的聚集,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勾起了作者对广阔湖海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忧思。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变化、命运起伏的感慨和思索,以及对未来的希冀和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泉的景象,以及对水流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变化和命运的思考。作者以水流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整首诗把自然景物与人生经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水流的变化和周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命运起伏和人生变化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华灯的白乐明金碧。玳筵剧饮杯余湿。珠翠隔房栊。微闻笑语通。蓬瀛知已近。青鸟仍传信。应为整云鬟。教侬倒玉山。

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乘兴时。得瑕分畦秧韭菜,趁晴樊圃树棠梨。山烟青笠等闲去,沙地鸟犍和醉骑。一片野情羁不住,春来非是爱吟诗。

何以拟君子,云鸿肃羽仪。将过上林苑,先集孝王池。唼藻有余乐,渐磐方得时。野塘归莫晚,白水远连陂。

遗像巍然占古祠,区区土偶亦冠緌。无言似想青苗策,面目犹如执拗时。

芙蓉新样紫霞冠,细拥珠琲小凤团。一片香烟丛里出,玉真朝罢簇回銮。

强栽松竹养烟光,官舍公余喜晚凉。羽静关情惟挟策,爱闲修供口焚香。自怜怯事如欣泰,止合抠衣扣子长。断断此生今已矣,拟寻艇子学渔郎。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白鹭洲前白鹭飞,人间还阅几斜晖。春风不与苏郎便,浩荡沧溟一舸归。

圣贤有事业,皆在经籍中。已爱牙作签,可轻山赐铜。还来读诗礼,不用辨鱼虫。

谁屑琼瑶事青饣迅,旧传名品出华阳。应宜仙子胡麻拌,因送刘郎与阮郎。

小雨蒙茸湿槿花,卧云鸡犬是谁家。老人为指青崖路,童子能寻碧玉芽。

淹泊宁吾愿,年光送老来。只知闲说话,但觉旅怀开。此路方知已,唯天台是媒。冥搜无好语,也辱片云催。

神封王爵号优游,众水奔归祠下流。沃若郊原真可隐,悠然心景自相投。绵绵野径蟠山腹,瑟瑟枯溪泻石头。直到法华高处望,天珍未许有心求。

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

独宿闽溪寺,中宵梦自惊。月斜移树影,风急转滩声。起对清秋色,难为远客情。云山千万叠,何处是神京。

北方九月霜,宾盘无生菜。岭南信地暖,穷冬竹萌卖。君念庾郎贫,茧栗供庖宰。中有岁寒姿,真时久不坏。前身渭川侯,千亩偿宿债。珍可配天花,贱不数石芥。早薤与晚菘,奴仆望宾介。文园酒渴馀,想不厌姑嘬。预恐吹作竹,明日东风噫。急须驱儿童,倾筐携采采。

皇天降物,屡化若神。圣实先识,躬以教民。功被天下,为万世丈。币以过志,庶几弃闻。

秋夜封书上子岗,别来化日又舒长。只知电烛两经月,不觉星毛半欲霜。竹叶照人凝盏滑,梅花撩客透篱香。知他诗债曾偿未,料得寻春日日忙。

瑞气薰城春色早,光生帘幕飞浮。五陵应是产风流。冰清兼玉润,轩冕一时游。已得长生元妙术,庄椿不数春秋。徐卿一醉百无忧。但知从此去,衮衮出公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