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题目为《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举世争称邺瓦坚,
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
自采临潼绣领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
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
近日従戎拟学班。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述骊山上的澄泥砚为主题,通过对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品质卓越的砚台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王夫子、秦朝的思念之情,体现了苏轼对历史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赏析:
首句“举世争称邺瓦坚”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邺瓦是古代著名的砚台,这句话形容邺瓦的坚固耐用,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接着,“一枚不换百金颁”,强调邺瓦的珍贵和价值,即使百金也难以换得。通过这两句,苏轼表达了对于高质量砚台的渴望和推崇。

接下来的两句“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则表达了苏轼对王夫子(指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的敬仰和称赞。王夫子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创作山水画,苏轼将王夫子的艺术境界与自己对骊山澄泥砚的追求相联系,彰显了对艺术的共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随后的两句“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则将诗情扩展到历史的回忆和感伤中。苏轼以砚台经历火烧仍保持温暖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同时联想到秦朝的兴亡,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流转,以及人事如梦的感慨。

最后两句“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则展现了苏轼身处纷乱时局下的无奈和决心。他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别人,认为已经无用,表示自己决定近期从军,学习班插班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回应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高质量砚台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砚台的描绘,诗词传递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和传统文化的珍视,并且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举世争称邺瓦坚,
人人称赞邺瓦的坚固,
一枚不换百金颁。
就连一枚邺瓦也值百金。

岂知好事王夫子,
岂知善事的王夫子,
自采临潼绣领山。
亲自采取雄伟的临潼山作为画题。

经火尚含泉脉暖,
历经烈火仍保留温暖,
吊秦应有泪痕潸。
悼念秦朝的人定有悲伤的泪痕。

封题寄去吾无用,
题诗寄去已无用,
近日従戎拟学班。
近日决意从军学习班。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邺瓦砚台,表达了苏轼对高质量砚台的赞美和向往。他以邺瓦的坚固和珍贵来形容它的价值,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王夫子的敬仰,将王夫子的艺术境界与自己对砚台的追求相联系。在描述砚台经历火烧仍温暖的情景中,诗人联想到了秦朝的兴亡,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最后,苏轼表达了自己对作品价值的怀疑,并决定近期从军,表达了对时代的回应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砚台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砚台的描绘,诗人传递出对美好事物和传统文化的珍视,并借此抒发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决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东山蜡屣坏车轮,小草青知山外春。园柳鸣禽唤幽梦,惠连诗句更何人。

春愁如发不胜梳,酒病绵绵困未苏。欲听淳音消妄想,抱琴端为一来无。

李白诗中闻未识,谢庄赋里见长思。今朝得尔心虽喜,致谢惭无吐凤诗。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鱼眼死也依然张,鹤颈生来如此长。凡物不齐各有分,不须逐臭存吾香。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山花野草一荒丘,云里骄奢旧迹留。珠翠管弦人不见,上头麋鹿至今游。

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前日偶从河上饮,文章何可并英游。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阿英薰蒸透肌理,不洁未蒙好西子。芙蓉浪中蔷薇水,苏合蜣蜋忘彼己。马嵬新袜钓新月,腥臊千年天地裂。是间曾著鼻孔麽,梅香窦臭无如何。

古洞春泉一脉遥,骤施雷雨过清宵。飞湍直下三千丈,急溜横穿十二桥。雪洒石矼琼练碎,翠分柳树玉花飘。晓来醉倚高楼望,疑是银河堕碧霄。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妾心如关,守卫严甚。欢竟入来,如无人境。妾心如室,欢来居中。键户藏钥,欢出无从。妾为刀背,欢作刀口。欢情自薄,妾情常厚。

花残院静昼阴长,困思瞢腾下绣床。肯信村中蓬鬓女,夜灯辛苦织机忙。

阑风伏雨暗江城,扶病将愁起送行。烟月扬州如梦寐,江山建业又清明。夜乌啼断门前柳,春鸟衔残花外樱。尊酒前期君莫忘,药囊我欲傍余生。

谁谓斯人玷玉堂,忧怀易得复难忘。素书不答还堆案,长簟无情但竟床。涸思论文成轧轧,流年著鬓有苍苍。病襟殊忘支离丑,为恃君家白雪章。

悠悠功名期,苒苒岁月过。劳生阅半百,仅尔脱寒饿。山林有互涂,此责当万坐。闭门歌阳春,非君谅谁和。

火德兴王统,天威讋犷夷。重恢周境土,复振汉威仪。显号崇瑶册,耆年庆玉卮。鼎成龙云远,扳慕不胜悲。

方与旧将饮,谈兵灯烛前。闻有故交至,心喜辄论边。跨马踏明月,往见竞留连。且共语出处,子怀予久然。男儿太平时,功业未可先。故当守诗书,道义跻古贤。苟复不得用,卷以放林泉。吾蕴诚若此,奈何贫所缠。仕宦偶同郡,文字可以传。行行志兹语,聊用乐永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