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作品评述

南邻翻译及注释

翻译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注释
⑴南邻:指杜甫草堂南邻朱山人。
⑵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⑶芋粟:芋头,板栗。
⑷宾客:一作“门户”。
⑸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⑹深:一作“添”。
⑺航:小船。一作“艇”。
⑻村:一作“山”。暮:一作“路”。
⑼对:一作“送”。柴门:一作“篱南”。

南邻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作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作者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

南邻赏析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荣辱心中总不疑,因公环召独成诗。只愁相见无多话,不似寻常梦里时。

月夜

碧海漫漫烟雾低,三山风惊别鹤飞。千年华表会能归,不有双乌乘夜栖。乌来相喜哑哑啼,寒月影移庭树枝。枝上营巢庭下食,追随应笑尘中客。人生聚散羡双乌,乌若别离头已白。光阴百岁共有几,空有相思泪如水。因君试写别鹤吟,拂弦欲动悲风起。

月夜

忆奉纶音趋赴朝,曾烦远送过枫桥。云山方恨成睽阻,雪夜俄来件寂寥。吴苑疏钟沉晚树,楚江归雁逐寒潮。情亲海内如君少,敢惜离魂为一销。

月夜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月夜

今朝湖上送春归,万顷澄波照白髭。笑折残花劝君酒,金丹成熟是何时。

月夜

山林与朝市,自昔分两歧。势利几倾夺,道人犹未知。唯爱八还经,展卷时读之。是亦遮眼尔,不作文字痴。

月夜

君将海月珮,赠之光我行。见知言不浅,怀报意非轻。反照临岐思,中年未达情。河梁人送别,秋汉雁相鸣。衰柳摇边吹,寒云冒古城。西游还献赋,应许托平生。

月夜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

月夜

龙箕在天,莫不孕灵,我公生之。既生既德,曾谁与京。爰弼帝右,继序其荣之。赞我太平,万事其成之。殿我辅邦,庶民其宁。政靡薄厚,百职其扬之。宜言显光,永锡乎后王。乃祝眉寿,乃献兕觥,福禄其将之。

月夜

陇西公,苦得别。六月炉头,掉锤打铁。养浑家、都要清闲,独自受炙*。火烧疮,汗滴血。万苦千辛,何时是彻。马风风、诱引回头,向道

月夜

大江西来是何年,奔流直下岷山巅。长风一万里,吹破鸿蒙天。天开地辟万物茁,五岳四渎皆森然。帝遣长江作南渎,直与天地相周旋。是时共工怒触天柱折,遂使后土东南偏。女娲补天不补地,山崩谷罅漏百川。有崇之叟狂而颠,坐看万国赤子沦深渊。帝赫怒,罚乃罪。神禹来,乘四载。

月夜

风月资吟啸,渔樵约往还。贫犹能酿酒,病不废游山。乱石卧牛马,流泉鸣佩环。豁除羁旅日,犹有半生闲。

月夜

万顷湖光似镜平,蜿蜒得得导舟行。从来仕路风波恶,却是江神不世情。

月夜

移住还瀛洲。天槎去莫留。数归期、已过中秋。上界群仙官府足,云不碍,水长流。酒令与诗筹。依然记旧游。倚斜阳、分付羁愁。应与鳌峰人共语,还不减,去年不。

月夜

云树千寻隔翠微,给园金地敞仁祠。讲花飘雨诸天近,春漏欹莲白日迟。引钵当空时取露,残灰经劫自成池,危栏徙倚吟忘下,九子铃寒塔影移。

月夜

十分佳景媚冬残,好事天心不复悭。已遣梅花斜竹外,更飘瑞叶向人间。渔蓑晚色都堪画,羌笛春光亦度关。想得东风来处路,白银宫阙锁三山。

月夜

谁能手铺湘水平,刬却君山看洞庭。昔人已骑黄鹤去,楼前乱芷春兰青。岂知绣衣后千载,远违凤阙来江城。凭高吊古落日紫,领客置酒开云屏。酒酣点笔赋新句,薄海传诵令人惊。忆我初游白玉京,与君联步趋承明。手宣皇猷敷帝绩,济济学士如登瀛。一行竟堕万里外,回首沧浪思濯缨。

月夜

花石今何在?孤城涕泪中。金梁桥上月,偏照宋遗宫。

月夜

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持此功曹掾,初离华省郎。贵门生礼乐,明代秉文章。嘉郡位先进,鸿儒名重扬。爰从姻娅贬,岂失忠信防。万里行骥足,十年暌凤翔。回迁翊元圣,入拜伫惟良。别业对南浦,群书满北堂。意深投辖盛,才重接筵光。陋学叨铅简,弱龄许翰场。神驰劳旧国,颜展

月夜

北方有大井,深潜几万寻。煎为东阿胶,莹彻如球琳。持此一寸微,可救千丈浑。世道一以濁,贪风方襄陵。

月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