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保圣寺

隔江寒雾隐楼台,远逐钟声放艇来。
乱后不知僧已去,几堆红叶寺门开。

作品评述

《过保圣寺》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保圣寺的情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诗中的第一句“隔江寒雾隐楼台”描绘了江面上弥漫的寒雾,使得楼台隐约可见。这一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不确定。

接下来的一句“远逐钟声放艇来”描绘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作者似乎追随着钟声,乘船来到寺庙。钟声的鸣响给人一种宁静、庄严的感觉,也暗示了作者对寺庙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乱后不知僧已去”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感叹和思考。这里的“乱后”指的是战乱之后,寺庙中的僧人已经离去,留下了空寂和荒凉。作者对这种变迁感到惋惜和无奈。

最后一句“几堆红叶寺门开”描绘了寺庙门前堆积的红叶,给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红叶的堆积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变迁,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作者通过寺庙的景象,抒发了对宁静、庄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乱世的感叹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推荐

默坐非关闷,凝情只在诗。庭闲花落后,山静月明时。答客言多简,寻僧步稍迟。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尽道西湖久寂寥,红栏干落但空桥。细思未有苏堤日,且把閒愁着酒浇。

懒问谁持造化权,门前春事正暄妍。雨晴花色明如锦,风暖莺声滑似弦。

古人深恨不同时,虽得同时不识之。独把遗编想风质,皇天何负十年期。

我来淮阴城,千江万山无不经。山青水碧千万丈,奇峰急派何纵横!又闻九华山,山顶连青冥。太白有逸韵,使我西南行。一步一攀策,前行正鸡鸣。阴云冉冉忽飞起,千里万里危峥嵘。譬如天之有日蚀,使我昏沈犹不明。人家敲镜救不得,光阴却属贪狼星。恨亦不能通,言亦不足听。长鞭

玉儿已逐金镮葬,翠羽先随秋草萎。唯见芙蓉含晓露,数行红泪滴清池。

自度才卑乐尚贤,输忠直欲保城全。如公岂是偷生者,一死何庸较后先。

青山崔崔,白云溶溶。我疑其中,仙人所宫。风马云舆,霓旌羽幢。游行太空,翩然相从。望而不见,使我心忡。我本金华,牧羊之童。口诵蕊笈,有声如钟。震撼岩壑,无碍不通。谪居下土,黄尘蒙蒙。五色之气,布满四东。秋高露清,陟彼危峰。呼吸元气,精神内融。啸傲万物,后天而

汛扫门前积有年,从来顶踵尽陶甄。应怜岁岁称觞客,又倚崇墉献十篇。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珠唾银钩赠一通,炯如密雪随寒空。飞来数片不沾袖,剪出六花全是风。骨冷魂冷残醉里,日光玉洁晚晴中。先生秀句今无敌,谁诵相如奏舜瞳。

旧抄题作茶山集,每恨不多看易穷。全编敢意落吾手,何自得之从长公。

吾家本是田家子,其先世世居田里。儿因逐食浪飘蓬,欲归无以供甘旨。吾翁亦能某淡薄,日夕饭疏而饮水。浑然质朴古人风,固应自有长生理。筋骸虽老自康健,聪明少壮犹难比。了无机械足怡神,不生嗜好强精髓。人间可慕是荣华,人间可羡为豪侈。荣华有似庭下花,芳菲之日知能几。

早日学诗才得穷,人穷乃复愧诗工。如公久已独步外,顾我何堪猥诵中。岁晚人家方墐户,地长客子尚飘蓬。如闻深讲救荒政,忍使箪瓢独屡空。

犹喜看书懒作诗,暮年自合省云为。预知阴雨骨骸痛,怯上好山筋力罢。不寐有时忘数息,无疑焉用扣归奇。寄声为报仇香道,近日交朋独尔思。

何物苍头不自量,踏梅踏月上山堂。月明幸是无痕迹,可惜琼瑶一径香。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

芳樽到日恰清明,似与嘉辰默计程。拟助林园延胜赏,肯容桃李落繁英。老来官爵浑无味,閒里杯盘却有情。见说使车临岱麓,倘能相过共飞觥。

一经同雁塔,再入并鸳行。方喜为寮好,那知梦奠伤。学多应损寿,文富幸流芳。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

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