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头次程斗山

丈六金身本自然,如今丈六示齐肩。
当时若起亭亭立,只恐才余尺五天。

作品评述

《大佛头次程斗山》是杨公远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佛头初度斗山,
原本丈六金身自然,
现今丈六高耸傲立,
曾有日时仅余五寸。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大佛头初次运送至斗山的场景。原本这座佛像的身高是丈六(约5.4米),但在现在的位置上,它高耸傲立,似乎已经成为了丈六之上的高塔。然而,作者提到了这座佛像原先的高度,只剩下了五寸(约13厘米)。这首诗词通过对佛像高度的描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大佛头的变化为主题,通过对佛像高度的对比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物是人非的情感。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佛像的高度与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时间带来的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无情。佛像作为一种象征,通过与时间的对比,呈现出人类存在的脆弱性和不可逆转的时光流逝。

诗词的意境深远,通过对大佛头的描绘,折射出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短暂性的感慨。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时光,不负韶华。同时,诗词中的大佛头也象征着文化传承和历史的积淀,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敬畏之情。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大佛头的描绘,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情感。它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唤起对时间的敬畏,并呼唤人们要珍惜当下,铭记历史。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亭前轧轧日百舆,桥上剥剥日万屦。莫非失脚声利然,谁复回头情性故。子云一区二者间,讲玄之外何所关。江山有我目迎送,鱼鸟无他心往环。玻璃横眠苍玉立,开关不信尘敢入。太无在上吞以胸,群有来前挫于笔。笔端胸次患不清,一过于清天所憎。推归玉笋头边立,送去金鳌背上行。

五月新丝满市廛,缲车响彻斗门边。 沿流直下羔羊堰,双橹迎来贩客船。

高荷不受雨,倾泻与低荷。低荷强自持,聚雨倾入波。朝雨尚滴沥,晚雨忽滂沱。临池卧以听,雨声静中多。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饿死首阳二子,偷生商岭四翁。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日西何事客归迟,等看娟娟一寸眉。却民嫦娥太夸客,和宫推出桂花枝。

泼杀无明业火。保守炉中水火。固养本根源,决要水中生火。生火。生火。便是山侗真火。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坡陀出巨石,鳌背启窗户。我来俯凝碧,万顷过微雨。南沙八十里,草林尽可数。风声玄冥开,松影翠蛟舞。昏昏鱼龙气,暝色失洲渚。林间古兰若,梵放杂鸣橹。不能挂长帆,破浪极幽睹。至今清夜梦,窈窕越修阻。喜君自兹来,浩浩

仙乐惯常醒醉梦,市香不断袭衣裾。何须更羡城南杜,丹地黄扉即诏除。

竹才生便直,梅到死犹香。

世态悠悠合与分,人生总是一浮云。瘦□凄恻来东野,妙墨淋漓恍右军。棠峤别时如梦寐,竹林何日共朝曛。吾今耄矣虽多感,风月相期未厌闻。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僧窗又与汝周旋,百感相随到酒边。无复吹箎如异日,空惊枕块已三年。一门叔父吾衰矣,东阁郎君但勉旃。不为怀金纡紫事,澡身玉雪是空传。

一别江潭月几圆,相怜人面不如前。依稀旧日芳菲在,秋雨梧桐十二年。

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

坐钓行樵那不倦,寻云看月亦应劳。烦襟入夜权宜减,瘦格乘秋斗顿高。猿下任窥煎药鼎,客来慵动碾茶槽。床头卧架直闲却,免有情戮揭悼骚。

忆在长安烂漫游,大明宫阙与云浮。今朝偶上慈恩塔,北望茫茫禾黍秋。

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新寒漠漠偏欺老,睡起无风怯倚栏。

田园岁晚欲榛芜,短褐苍颜与世疏。华屋徒惊栖万卷,伤心投老已捐书。

河牵一线流不断,雨散千丝卷却来。烟际横桥村十里,船中倦客酒三杯。老年转觉脾嫌湿,世路早令心似灰。赖有故人怜寂寞,系舟待我久徘徊。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