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出自先秦的《论语七则》
拼音和注音
zǐ yuē : wú shí yǒu wǔ ér zhì yú xué , sān shí ér lì ,
翻译及意思
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词语释义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成熟,可以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三十:1.数词。十的三倍。2.指三十岁3.指三十年。
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短世茫茫赴急流,功名误我三十秋。
出自:叶颙的《梅友公游芙蓉峰探神仙遗迹登高长啸俯视尘世然后朗吟步月而归自魏晋之下曹氏父子桓温庾亮之徒登高对月饮酒赋诗其后寂寥千年世无斯乐今公乃能以雅道继之盖庶几焉予足不至此山几年矣因公之游遂唤醒旧梦从道复出诗见示遂》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出自:鲍照的《代结客少年场行》
三十年来吟望处,江湖缭绕暮云平。
出自:释函是的《忆过姑苏》
寄言广成子、浮丘公,吾将跨白鹿、骑苍龙,访尔三十六峰中。
出自:胡应麟的《嵩山歌》
明月清风三十年,被君驱使如奴婢。
出自:李咸用的《读修睦上人歌篇》
三十六宫诵佳句,翠帘不捲杨花春。
出自:杨弘道的《王子端溪桥濛雨图》
三十六陂淼淼。
出自:宋荦的《水龙吟.白莲》
升平三十年,无旱乾水溢。
出自:何延庆的《舟行偶成》
三十二行行款正,加以隶体无残凋。
出自:王昶的《观魏大飨受禅二碑》
黄门给事三十余,面如红玉少有须。
出自:张羽的《徐黄门画》
原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踰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