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画堂春》是宋代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黄移上袂罗单,酒醒娇_风鬟。
茗瓯才试鹧鸪斑,沈炷熏残。
夜雨可无归梦,晓风何处征鞍。
海棠开了尚凭阑,划地春寒。
中文译文:
垂柳变黄色,拂上袖罗的单衣。
酒醒后,娇艳的发鬓随风飘荡。
新泡的茗瓯,方才试饮,鹧鸪斑的花纹。
香炉中的熏香已经燃尽。
夜雨落下,无法阻挡回家的梦,
清晨的风从何处吹来,驱赶着征鞍。
海棠花已经开放,还可以倚在栏杆上。
春天的氛围已经铺满大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的流露。诗中通过描绘柳树变黄、酒醒后女子的美丽发鬓、茶杯上的鹧鸪斑花纹、熏香的余味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娇艳。
诗的前两句写柳树变黄、女子娇艳的风鬟,通过色彩和形象的对比,表达了春天的明媚和女子的娇美。接着,诗人描绘了喝茶时茶杯上的鹧鸪斑花纹,用以突出细致和精巧,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细腻之美。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夜雨和清晨的风来表达对归家和旅行的向往。夜雨意味着无法归去的梦境,而清晨的风则象征着旅行的呼唤。这种对归家和旅行的思念与期待,使得诗中的春天更具有情感的厚重。
最后两句以海棠花的开放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描绘了春天的氛围已经弥漫在大地上。同时,划地春寒的形容词短语也强调了春天的初寒,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多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归家和旅行的向往。
作者介绍
卢祖皋的生平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