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入破第四

日晚笳声咽戍楼,陇云漫漫水东流。
行人万里向西去,满目关山空恨愁。

作品评述

《杂曲歌辞·入破第四》是唐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描绘了戍楼中日落时分悲壮的笳声,以及漫长的陇云和东流的水。行人千里远离东方向西去,眼前是一片关山,空留下无尽的愁思。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边塞壮丽而凄凉的景象,以及行人离别的离愁别恨。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日晚笳声咽戍楼,
陇云漫漫水东流。
行人万里向西去,
满目关山空恨愁。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戍楼中日落时分的笳声,以及陇云和水的流动,表达了壮丽而悲凉的边塞景象。诗人描述了行人千里远离东方向西去的情景,而眼前只有一片关山,留下满心的离愁别恨。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壮丽而凄凉的边疆风光。日晚的笳声咽喉,使人感受到守望者的孤寂和戍楼上的悲壮氛围。陇云漫漫、水东流的描写,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行人远去的离别之情。行人万里向西去,关山在眼前,构成了一幅壮阔而凄美的画面。

这首诗词以边塞的景象勾勒出人生的边界和离别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行人的离去,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无尽的愁苦之情。诗中的关山和空恨愁,象征了行人离别时的无奈和心中的痛苦。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壮丽与悲凉相结合,给人一种深深的感触。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离别的描绘,展现了唐代边塞风光的壮美和离愁别恨的情感。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对行人离别的无尽思念。这首诗词在几个简短的句子中,将辽阔的边塞景象和人们的离愁别恨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感觉,使读者感受到了边塞生活的辛酸与壮美。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明仲竄蛮烟,钦夫弃盛年。空令后死者,有泪滴遗编。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不许冰壶荐。

苔色遍春石,桐阴入寒井。幽人独汲时,先乐残阳影。

白发放櫜鞬,梁王爱旧全。竹篱江畔宅,梅雨病中天。时奉登楼宴,闲修上水船。邑人兴谤易,莫遣鹤支钱。

曲阑十里画屏开,气压凌歊百仞台。不尽溪光空外见,无穷山色望中来。旋规北槛栽新竹,更辟东窗对野梅。老子兴来真不浅,清秋忍负十分杯。

夫君清且贫,琴鹤最相亲。简肃诸曹事,安闲一境人。陵山云里拜,渠路雨中巡。易得连宵醉,千缸石冻春。

翩翩水鸟自沉浮,红蓼黄芦两岸秋。隔水人家一犬吠,斜阳篱落有渔舟。

古藤屈曲似龙蛇,飞上梢头故故遮。烟密真成一翠幄,风清不入五侯家。忽看落叶知秋早,偶坐吟诗到日斜。恐有飞仙林杪过,呼童为我整乌纱。

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白露已变霜,孝心竟悲恻。荐衣如念存,拜垅不遑息。带剑蓬池外,兼程困马力。礼毕便当还,於诚乃为得。

秋气萧萧暑已归,晚云更送雨霏微。床收珍簟敷菅席,笥叠纤絺换熟衣。遣醉纵横驰笔阵,乘闲谈笑解棋围。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车马不暂驻,年光如泻波。人间欢乐少,陌上别离多。往事只如此,浮生终若何。花前一尊酒,得失且高歌。

素面已云妖,更著花钿饰。脸横一寸波,浸破吴王国。

且卧元龙百尺楼,难忘江海一扁舟。西山爽气助诗兴,忽有碧云生暮愁。

第一伤心是别离,别来三度寄征衣。更嫌春梦无凭准,梦里言归又不归。

一尊清酒两人同,好在街西水县中。自恨病身相去远,此时闲坐对秋风。

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沈沈。天晴更觉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

得生固么陋,宅体仍秽卑。巢穴我襟裾,食饮吾肤肌。毒比蚤蚊炽,类兼蚋蚁微。阴幽巧相传,不知来何时。殄馘示掩戈,遗妖复蕃滋。观处初若无,掇之或如遗。捷走欲违祸,深藏殆知几。窜壁尤恶啄,潜沙更危机。处头与物化,遂使白变缁。称臣托疵贱,名官惭素尸。扪摸傲逆温,梳爬

[太簇为徽一奏]神在途矣,习习以风。百发后先,敢一不恭。奔走羌疫,祓除切凶。顾瞻下方,逍遥从容。

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难保旧山川。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数尽年。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