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有高廪诗

颂声歌盛旦,多黍乐丰年。
近见藏高廪,遥知熟大田。
在畴纷已获,如阜隐相连。
鲁史详而记,神仓赋且全。
舂人洪蓄积,祖庙享恭虔。
圣后忧农切,宜哉报自天。

作品评述

诗词:《丰年有高廪诗》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丰年有高廪诗,
朝代繁荣之时歌颂,
多黍庆丰收。
近来见到高高堆积的粮仓,
从远处便知大田成熟。
在田野中,丰收已经开始,
好像连绵不断的山峦。
《鲁史》详细地记载着这一切,
《神仓赋》也描述了丰收的盛况。
农民努力捣谷物,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祖庙上供奉着恭敬虔诚的祭品。
圣后非常关心农业,深切地忧虑,
这样的丰收果实应当回报于天际。

中文译文:
在丰收年景中,有一首颂扬高廪(高高堆积粮仓)的诗,
歌颂繁荣时代的声音,庆祝丰收的黍米。
近来看到了高高堆积的粮仓,
从远处就知道大田已经成熟。
在农田里,丰收已经开始,
就像连绵不断的山峦一样。
《鲁史》详尽地记载了这一切,
《神仓赋》也描绘了丰收的盛况。
劳作的农民努力捣谷物,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祖庙上供奉着恭敬虔诚的祭品。
圣后非常关心农业,深切地忧虑,
这样的丰收果实应当回报于天际。

诗意和赏析:
《丰年有高廪诗》是苏轼写于宋代的一首颂扬丰收的诗词。诗人以豪放豪迈的笔调,歌颂了朝代繁荣时期丰收的盛况。诗中描述了高高堆积的粮仓,象征着丰富的粮食收获,从远处望去,就能感受到大田的丰收成果。诗人以山峦连绵的比喻来形容农田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连绵不断的丰收和富饶之意。

诗中提到《鲁史》和《神仓赋》,这些都是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强调了丰收的重要性和盛况,同时也显示了苏轼对于历史和文学的了解和敬重。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关心。舂人努力捣谷物,积累了丰厚的财富,而祖庙上供奉的祭品则显示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诗末提到圣后的忧虑和关切,她深深地关心农业,希望丰收的果实能够回报于上天,表达了对天赐丰收的感恩之情。

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触和明朗的语言,歌颂了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民的赞美。通过描绘丰收的盛况和描述农田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繁荣时代的称颂和对丰收的赞美。诗中展现了苏轼对农业和丰收的重视,以及对历史和文学的了解,体现了他对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渴望。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明朗,旨在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民的敬重,展示了丰收带来的社会和谐与幸福。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珮响参差。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园幽春去远,山暗绿初成。雨过林姿润,风回池面平。十年空潦倒,万里近清明。泪尽新阡树,如今青叶生。

未学回风舞,初成拜月妆。故令青女妒,一夕月阶霜。

堂前梅树花初遍,露坐看花对夕风。苦恨夜收春色去,故移灯入素光中。乱争短发愁边白,清映衰颜酒后红。醉眼却来寻不见,只疑林月碎玲珑。

别后应怜信息疏。西风几度到庭梧。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余蛱蝶图。烟树远,塞鸿孤。垂垂天影带平芜。凭谁写此相思曲,寄与冯川郑小奴

儒帅非真帅,瓜时定几时。丹心虽许壮,白发不藏衰。罟密游鳞骇,山遥倦翼迟。岁成无奏最,準拟雁门踦。

家山好,好处是三春。白白红红花面貌,丝丝袅袅柳腰身。锦绣底园林。行乐事,都付与闲人。挈_携壶从笑傲,踏青挑菜恣追寻,赢得个天真。

占断溪山不纪年,俗开谤道是呆仙。马迟甘殿他人后,棋劣常输敌手先。饥咬菜根美熊掌,穷烧柏子当龙涎。可怜陈窦无精识,欲以绳维大厦颠。

漠漠更离离,间吟笑复悲。六朝争战处,千载寂寥时。阵阔围空垒,丛疏露断碑。不堪残照外,牧笛隔烟吹。

永和九年晋癸丑,禊帖至今家家有。遗墨一纸出昭陵,摹本宇宙同不朽。甲子循环十六周,甫近千岁未为久。之字二十我谛观,谁绘此图夸妙手。晋人之学吾能□,□以庄子为六经。大同小异立议论,漆园遗意入兰亭。七情静动应万事,一气聚散钟千形。乐极必悲生必死,倏开忽阖风天萤。

徐元宛似历山中,义气从间窄不容。不为犬羊残士类,肯教曹操识卢龙。

曾入当年富贵家,东风几度换年华。满园桃李不知主,独自开花自落花。

形胜今虽在,荒凉恨不穷。虎狼秦国破,狐兔汉陵空。

轧轧篮舆迫暮归,前村灯火渐依稀。溪边默数黄牛过,烟际遥看白鸟飞。把酒无人风落帽,荷锄有客露沾衣。关门山寺知何许,忽听钟声度翠微。

脑脂侵眼耐昏眵,诗卷犹便小字题。浪信奇方须损读,即今刮膜胜金篦。

传家二帖到今存,岁月君看上相言。大似涪翁推酉日,永平七{左衤右异}记盐盘。

也知口业欠消磨,造物嗔人奈口何。莫管诗人例寒饿,且容老子小婆娑。

便恐东皇促驾回,小轩无事且衔杯。不知何处桃花落,一片飞从屋角来。

南渡年来两鬓霜,牡丹芍药但他乡。即从江水浮淮水,便上维扬向洛阳。

龙君鼎鼎出云关,分祀仙宫佛刹间。两月更无涓滴雨,问君何日可还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