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宣帝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作品评述

《咏史上·宣帝》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权势的触动。

诗中没有提供具体的中文译文,但可以根据诗的背景和意境进行推测和赏析。

《咏史上·宣帝》诗意深邃,揭示了历史轮回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提及法律、春秋、河南数国囚等元素,暗示了政治权威的腐败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他批评了汉朝的统治者们没有将法律视作正义的准绳,而是任意妄为,导致了河南数国的囚禁和悲惨命运。

诗中的"汉家杂王霸"指的是汉朝时期的王侯们相互争斗、妄图称霸的局面。而"商鞅"和"周"则是古代中国的两个代表性政治制度,商鞅代表着法家思想和法治,而周代表着传统的封建制度和礼法。诗中的"十分商鞅半分周"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认为汉朝统治者在处理政治权力时,过于偏向于权谋和权力斗争,而忽视了法律和正义的原则。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批评,传达出对权力滥用和社会动荡的忧虑。它呼吁统治者们要重视法律和正义,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整首诗构思巧妙,表达深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批判性,展现了陈普对时代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费尽千金写玉容,冀承恩幸宠深宫。妾心未改君心改,不及夭桃媚晓风。

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芙蓉含芳。菡萏垂荣。夕佩其英。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双鱼比目。鸳鸯交颈。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思晴好,松路翠光寒。夜夜竹窠常梦到,天天后土几时干。极目雾漫漫。

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枯木岩前犹失路,那堪春入武陵原。

君子喜淳诚,小人喜欺罔。淳诚岁时长,欺罔日月短。

回首濉阳幕,簿书高没人。何时桐柏水,一洗庾公尘。此去渐佳境,独游长惨神。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

桂花馥郁清无寐。觉身在、广寒宫里。忆吾家、妃子旧游,瑞龙脑、暗藏叶底。不堪午夜西风起。更飐飐、万丝斜坠。向晓来、却是给孤园,乍惊见、黄金布地。

筠阳有贤牧,典选得望郎。汉廷急献纳,使节乃辉光。翰墨一门盛,人才当代良。平生愿识面,今日获升堂。

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有人遗我五色丹,一粒吞之后天老。青童递酒金觞疾,列坐红霞神气逸。笑说留连数日间,已是人间一千日。瑶台绛节游皆遍,异果奇花香扑面。松窗梦觉却神清,残月林前三两片。

君不见元光河决愁从臣,天子有诏皆负薪。当时实炭知畿畚,下与鱼鳖争生人。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暖龙蛇伸。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日烧昆仑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亲。穷朝破灶郁烟烬,青唇墨腕羞

书消燕日长,棋遣花院寂。何羡山中人,餐霞拾橡实。

文死罔明休卜度,瞿昙女子谩针锥。推倒铁山归去也,纵横十字更由谁。

画梁语透帘栊晓。坼桐风送杨花老。细雨绿阴寒。罗襟只似单。青门三里道。个个游芳草。比似嫁来看。踏青难更难。

霭霭复霏霏,横霄曳夕晖。巴人与湘女,相逐买盐归。回望墟烟处,苍茫隔翠微。

格与功俱造,何人意不降。一宵三梦柳,孤泊九秋江。擢第名重列,冲天字几双。誓为仙者仆,侧执驭风幢。

月光泉脉泻虚明,澄碧无瑕注一泓。大字石间标圣水,只缘彻底是真清。

因缘本自虚,六道浑如醉。一翳满空花,便落思量句。

道胜富如贫,亭临颍水滨。一瓢思祖德,三径与僧邻。虚白虽同性,丹青不似身。趋庭知有子,下榻岂无人。纫佩兰多老,成蹊李尽珍。开筵回雪少,联句聚星频。家谱书难备,州图画不真。遥题应未的,莫把刻贞珉。

心事谁能识,交游得细论。有居多水竹,此世老丘园。遗恨成千古,无人作九原。晚来风政恶,不忍赋招魂。

出郭离言多,回车始知远。寂然层城暮,更念前山转。总辔越成皋,浮舟背梁苑。朝朝劳延首,往往若在眼。落日孤云还,边愁迷楚关。如何溆花发,复对游子颜。古寺杉栝里,连樯洲渚间。烟生海西岸,云见吴南山。惊风扫芦荻,翻浪连天白。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由来许佳句,况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