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宣帝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作品评述

《咏史上·宣帝》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权势的触动。

诗中没有提供具体的中文译文,但可以根据诗的背景和意境进行推测和赏析。

《咏史上·宣帝》诗意深邃,揭示了历史轮回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提及法律、春秋、河南数国囚等元素,暗示了政治权威的腐败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他批评了汉朝的统治者们没有将法律视作正义的准绳,而是任意妄为,导致了河南数国的囚禁和悲惨命运。

诗中的"汉家杂王霸"指的是汉朝时期的王侯们相互争斗、妄图称霸的局面。而"商鞅"和"周"则是古代中国的两个代表性政治制度,商鞅代表着法家思想和法治,而周代表着传统的封建制度和礼法。诗中的"十分商鞅半分周"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认为汉朝统治者在处理政治权力时,过于偏向于权谋和权力斗争,而忽视了法律和正义的原则。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批评,传达出对权力滥用和社会动荡的忧虑。它呼吁统治者们要重视法律和正义,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整首诗构思巧妙,表达深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批判性,展现了陈普对时代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星聚西豪里,人谁识少微。忘怀卷外少,此道眼中稀。笔墨腾瀛禁,图书动衮衣。趋风忻并世,一语欲清非。

物物般般认认。常常战战兢兢。心心念念恐沉沉。得得来来损损。日日清清净净。时时湛湛澄澄。惺惺洒洒这灵灵。灿灿辉辉永永。

乱书案上慵料理,长物斋中悉屏除。乍可假□□□甫,安能佞佛把随如。虎皮晚岁羞争席,豹尾当年扈属车。冬暖无冰村酒贱,肯来溪上共叉鱼。

平时念京国,此地惬幽情。杨柳繁无路,凫鷖远有声。郊原斜日下,襟袂好风生。把酒须拌醉,还家不隔城。

一曲清江环碧。两岸萧萧芦荻。烟雨暗西山。有无间。有酒须当痛饮。百岁黄梁一枕。瞰莫放愁闲。上眉端。

门掩落花人别后,窗含残月酒醒时。(《愁诗》,见《吟窗杂录》)

帝所三江带五湖,古来修贡有淮鱼。上方无复蠙珠事,玉食光辉却要渠。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力保山河嗟下世,秋风牢落故营空。

离乱身命危,烦恼头发折。我儿在山南,百书饶苦舌。谁知我忆儿,如火煅心铁。人生恩爱海,各自怜骨血。初谓时节好,膝下长娱悦。顾今□相远,矛头苟餔歠。兵马交往来,近日尤难说。急投一隙宽,呼儿归暂合。未问沟壑填,且偷须臾活。春来两日强,寒气犹凛烈。寄巢不蔽风,败纩

涿郡渔阳此呼分,用兵诸将总如神。白头浪说关中事,邓禹当年已笑人。

万里幙四垂,一片云自飞。祗知根抱石,不为天为衣。既来曾无心,却去宁有机。未能作霖雨,安用帝乡归。

浊者自浊清自清,一轮坚白不容尘。镜中妍丑谁分别,水月融光争法身。

重重叠叠。娜娜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

绿树藏莺莺正嘀,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如泥。

东风吹空力何短,三月陇山全未暖。文法奸酋引骑兵,飞随银鹘弓刀满。霜矛雪甲寒如水,候卒何由知首尾。君不见峰铁峡头云色死,一过萧然五十里。

为伊家,终日闷。受尽恓惶谁问。不知不觉上心头,悄一霎身心顿也没处顿。恼愁肠,成寸寸。已恁莫把人萦损。奈每每人前道著伊,空把相思泪眼和衣XX。

长门思渴荐寒泉,浪读松醪桂酒篇。数米酿来成玉洲,传家方秘出金川。白飞琼斚应归重,红滴珠槽敢忌前。聊遣朋壶供一笑,平分风月晚凉天。

双金狮子四金龙,喷出香云绕殿中。太上垂衣今上拜,百王曾有个家风。

日将出,鸡先鸣,千门万户听鸡声。美人锦帐愁欲曙,壮士苦心煎百虑。人间百年能几日,日日鸡鸣催日出。一朝过了复一朝,白发萧萧此生毕。齐妃播淑德,感彼虫薨薨。周宣悟姜后,功业光中兴。亦知国家共如此,莫怪鸡鸣催早起。

却因送客动归心,过市逢喧闷不禁。偶见人家好池馆,柳行尽处一亭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