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贬玉溪,对不山作

黯黯青山红日暮。
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作品评述

【注释】:
此词写于贬谪途中。词中通过从日暮到夜晚江边景物的描述 ,表现了羁旅生活的哀愁和寂寞 。全词“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秾丽周密。譬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也”(贺裳《邹水轩词筌》)。
上片以景起,气象雄浑,景物壮阔。首两句写词人伫立信江畔所见的景色。青山,本碧绿青翠,说它“黯黯”,是由于“红日暮”,但斜照下,山色反而显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见。俯视脚下,但见“浩浩大江东注”,不由人不发出人生如逝水东流的感叹。
“余霞散绮”两句源于谢朓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对“红日”、“大江 ”的深一层渲染 。词用一“向”字,别具意味。如绮(锦缎)的“余霞”映在淡烟轻雾笼罩的江面上,一直跟随着流水往前,这样就把“东注”的“浩浩大江”写得既真实又清空了。
以下三句 ,直抒情怀“长安”,代指北宋京成汴梁。晁补之是一个颇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人。他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在开封府和礼部考试时均名列第一。“晁张班马手,崔蔡不足云”。黄庭坚称赞他和张耒如司马迁、班固,而远超过汉代的崔瑗和蔡邕。但正是这样一个才气纵横 ,政绩斐然的人,却生潦倒,功名蹭蹬 。所以,这“使人愁”,不只是因为大江东去,而有着被贬他乡、政治失意的深沉内容。此三句本自李白《登金陵风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又从侧面暗示时间已由著而夜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渔灯不仅只有几点闪闪烁烁,而且细小微弱;这时近岸的船坞里,他一片迷潆了。再往稍远的地方看,航行江面的客船,也降下船帆,靠在前面临水近岸的地方了 。由于近观,渔灯“几点”而“小”,看到清清楚楚 ;由于远望,故所见客帆“一片”,给人以多的感觉 。从用字说 ,“几点 ”对“一片”,“近坞 ”对“前浦”,一写少和多,一写近和远,概括出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词人处理情、景、意的关系,理路清楚,而运笔有起伏,有衬托,以“长安远”为中枢,前后时间、场景,顿生变化,由高运绮丽而转所见,词笔极为浑成。
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语调凄切,情感悲苦,倾吐出满怀衷肠。“自悔儒冠误”,极言心中悲愤感慨,谓富家子弟养尊处优,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一生。此处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艾的情绪跃然纸上 。晋人阮籍 ,佯狂不羁,纵酒颓放,表现出他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实际上也是一种远祸全身的手段。他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这里词人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 ,而羁于谪宦,欲归又不得归。
过片后这四句包含了许许多多难言的辛酸痛楚,读之令人凄伤。
接下来词人借素月 、《竹枝》歌声 、猿鸟啼鸣,对凄苦的情怀,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补之是济洲巨野人,此刻贬官信州,从北至南,千里迢迢,烟树苍茫 ,面对素月 ,怎能不为之销魂呢?“平楚”,谢朓诗 :“寒城”一以眺 ,平楚正苍然 。”杨慎称:“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 ’犹《诗》所谓‘ 平林 ”也”(《升庵诗话》)。“ 一千里伤平楚”,与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意境很相近,只是此处由近而远,思故乡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伤情无限。
词人接着又从听觉方面与这种凄苦情怀 。《竹枝歌 》,原是巴渝一带的民歌。“聆其音,中黄钟之羽。
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氵仆之艳 ”(刘禹锡《竹枝词引》)。周邦彦《点绛唇》“楚歌声苦 ,村落黄昏鼓”,是说歌声作用于人,只感到怨苦。“为谁苦”?用似问非问的提示,而且前用“声声怨”加重形容,便更觉其苦深。随后又写岛屿上的猿啼鸟鸣,呼应开头的“大江东注 ”,表明作者的往处在江水湄。“一时啼”,有时断时续之意 。正当夜深人静他心情刚刚平静下来时,那突然一声猿啼 ,一声鸟鸣,就更会产生凄凉之感。说“惊岛屿”是婉语,因为岛屿突出于江心,本是无情之物 ,都为之而惊 ,那么人之“惊”更可想而知了。
“烛暗”夜深仍未成眠,猿啼鸟鸣也因困倦而睡去了吧 。渡口停泊的船只,发出了开航的鼓声信号,表明天色将明,而人之彻夜未眠又可知。烛暗,表明夜己深。
这首词情景深化,意境淡远凄清,一派怨思哀绪盘旋而下,贯注在字里行间。全词虽多用典故与前贤成句,但由于出自真情挚意,所以不觉为累,反倒生发牵引,更丰富深化了词旨,使之余味溢于言外。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囊中玉色已经餐,醉拂丝桐坐杏坛。应笑倦游尘滓客,鬓毛萧瑟事铅丹。

迷神引

新枝媚斜日。花径霁、晚碧泛红滴。近寒食。蜂蝶乱、点检一城春色。倦游客。门外昏鸦啼梦破,春心似、游丝飞远碧。燕子又语斜檐,行云自没消息。当时乌丝夜语,约桃花时候,同醉瑶瑟。甚端的。看看是、榆角杨花飞掷。怎忘得。斜倚红楼回泪眼,天如水、沈沈连翠璧。想伊不整啼妆

迷神引

同年事契最知名,众谓朝廷得老成。感慨共论平昔事,蹉跎还累故人情。节旄落尽髭仍黑,髀肉消残宠未惊。若过函关须北望,皑然依复俟河清。

迷神引

叔夜千载人,生也当晋魏。君卑巨寖强,駸駸司马氏。幽愤无所洩,舒写向桐梓。慢商与宫同,惨痛声足备。规橅既弘阔,音节分巨细。拨刺洎全扶,他曲安有是。昌黎赠颖师,必为此曲制。昵昵变轩昂,悲壮见英气。形容泛丝声,云絮无根蒂。孤凤出喧啾,或失千丈势。谓此琵琶诗,欧苏

迷神引

当日客星今底处,化成台辅柄璇霄。

迷神引

众圣演世教,金仙独圆成。徒缘异形范,乃复遭讥评。幽居览物化,且复究吾形。捐书守寂寞,万化归无生。

迷神引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迷神引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经春长薜萝。形胜有馀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

迷神引

花落杏园枝,驱车问路岐。人情谁可会,身事自堪疑。岳雨狂雷送,溪槎涨水吹。家山如此景,几处不相随。

迷神引

却縠诗书将,衔恩赴梓州。绕身垂印绶,护马执戈矛。剑阁和铭峭,巴江带字流。从来皆惜别,此别复何愁。

迷神引

风雨惊呼未霁虹,笔精墨妙策新功。要令快草三千牍,故借泠然九万风。

迷神引

云木上苍冥,行藏只草亭。雁随秋到早,山入市来青。投老余渔具,能诗例鹤形。发根风露入,肺渴喜初醒。

迷神引

家声久矣冠淮东,自喜升堂获拜公。每看云烟生笔下,故应邱壑满胸中。祠公此日家山乐,明府他时社稷功。早晚锋车下吴会,西来犹想及春风。

迷神引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迷神引

东溪信非遥,咫尺篱门外。桥头看落花,昨日莺声在。

迷神引

丹景山头宿梵宫,玉轮金辂驻虚空。军持无水注寒碧,兰若有花开晚红。武士尽排青嶂下,内人皆在讲筵中。我家帝子传王业,积善终期四海同。

迷神引

愁别欣逢。人间离合,自古难同。写就茶经,注成花谱,何事西东。一尊良夜匆匆。怎忍见轻帆短篷。汉水无情,楚云有意,目断飞鸿。

迷神引

会稽尚隔三千里,临贺初盘一百滩。殊俗问津言语异,长年为客路歧难。背人山岭重重去,照鷁梅花树树残。酌酒柁楼今日意,题诗船壁后来看。

迷神引

东篱千古属重阳,此本偏宜夏日长。会得渊明高卧意,故来同占北窗凉。

迷神引

偶逢李径一花开,从此东园日日来。更约桃花同坼好,红红白白两相催。

迷神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