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仲通判以溪声名轩约同赋

山根出泉泻鸣玉,上有苍崖擎佛屋。
无风水石自撞触,不尽潮音发寒谷。
宰官不是云间陆,旧识南泉生处熟。
当轩大榜与名目,平地重翻偃溪曲。
曲中时转三妙语,一一声音谈佛祖。
喧豗噫视十方鼓,万壑风雷送烟雨。
此声不属闻中取,六鉴相攘竟谁主。
后来纷纷何足数,五乳峰头曾赚举。
山翁有耳百不闻,团蒲曲几穷朝昏。
何时沿溪掬寒绿,扫叶煎茶睡初足。

作品评述

《虞仲通判以溪声名轩约同赋》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山溪边听到溪水声音时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根出泉泻鸣玉,
上有苍崖擎佛屋。
无风水石自撞触,
不尽潮音发寒谷。

宰官不是云间陆,
旧识南泉生处熟。
当轩大榜与名目,
平地重翻偃溪曲。

曲中时转三妙语,
一一声音谈佛祖。
喧豗噫视十方鼓,
万壑风雷送烟雨。

此声不属闻中取,
六鉴相攘竟谁主。
后来纷纷何足数,
五乳峰头曾赚举。

山翁有耳百不闻,
团蒲曲几穷朝昏。
何时沿溪掬寒绿,
扫叶煎茶睡初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溪的声音为主题,通过描绘溪水的奔腾声音以及周围的山崖、宰官、名榜等元素,表现了作者对溪水声音的赞美和思考。

诗的第一联描述了山根涌出的泉水,泉水声如玉石相撞,又有苍崖高耸,仿佛托起了一座佛屋。这里通过描绘声音和景物的联系,展现了溪水声的威严和壮美。

第二联写出了溪水流淌时,无风自撞击水中的石头的声响,溪水声回荡在寒谷之中,无穷无尽。这里通过写景的方式,表达了溪水声的回响和持久。

第三联提到宰官和名榜,意味着这溪水声名远播,甚至超越了人世间的权势和名利。平地重翻偃溪曲,也许是指名榜上的重要人物听到溪水声后,重新审视了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第四联写出了曲中传来的三句妙语,每一句语音如佛祖一般,深远玄奥。喧豗噫视十方鼓,万壑风雷送烟雨,这里用声音的形容词来描绘溪水声的磅礴和壮观。

第五联表达了这溪水声无法被人类所捕捉,六鉴相攘竟谁主,也许是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无法完全领悟其中的奥妙。后来纷纷何足数,五乳峰头曾赚举,这里提到了后来的人们纷纷赶来,想要感受溪水声的美妙,但却难以计数,与五乳峰的众多峰头相比,无足轻重。

最后一联写出了山翁,指的是住在山中的老人,他虽然有耳却听不到溪水声。团蒲曲几穷朝昏,这一句描绘了山翁孤寂的生活,几乎整天都围绕着茶和团蒲曲度过。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够沿着溪水捧起清凉的绿叶,煎茶入睡,从而体验到溪水声的美妙。

整首诗词通过对溪水声的描绘,展现了溪水声的威严、持久、玄奥和美妙。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权势名利的思考和对生活的向往。通过声音与景物的结合,以及对溪水声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劳农今喜复南辕,夹道扶携亦笑諠。县尹庶几无疾病,山人迎送耐频烦。芼葱汤饼聊堪饱,出瓮春醪半带浑。惟有为民真实意,异时陈迹付公言。

秋风魏瓠实,春雨燕脂花。彩笔不可写,滴露匀朝霞。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摇落何须宋玉悲,齐亭遗恨莫沾衣。池中菡萏香全减,井上梧桐叶乍飞。风促筝声随断续,日移砖影自光辉。宜秋门外饶芳树,结驷那堪送客归。

五十如何是後生,呼儿拔白未忘情。新年只道无功业,也有霜髭六十茎。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登山自补屐,访友不赍粮。坐啸青枫晚,行吟白日长。人烟隔水见,草气入林香。谁作招寻侣,清斋宿紫阳。

今代清流,北斗以南,文昌一星。对露门进读,銮坡演翰,琐闱批敕,宝牒成文。笔下权衡,胸中律度,礼乐人才俱讨论。鸳行里,羡才高片玉,辉映条冰。几年简在吾君。便须把诗书开太平。笑诸公炙手,昔成何事,一贤冷眼,今独修名。花底退朝,槐边听制,一武商岩霖雨新。金罍举,

高韵双悬张曲江,联题兼是孟襄阳。后人才地谁称短,前辈经天尽负长。胜景饱于闲采拾,灵踪销得正思量。时移两板成尘迹,犹挂吾师旧影堂。

东西燕鸿长差池,二十五年车载脂。观河性在故应尔,化鹤人归空自疑。年来於道觉差近,此心颇已忘欣愠。吾儿亦复能此诗,镊白老人休更问。

州贫须惜尊罍费,俗陋兼无妓乐名。幸有蒲团供燕坐,不妨藜杖助闲行。看炊香稻供斋饭,自采寒蔬试野羹。身外无营内无事,近来心气尽和平。

日当午,有巴鼻,莫似这汉打瞌睡。精魄沉滞识神牵,堕入三途难出离。我这裹,不如是,眼若不睡诸梦除。端然静坐没牵缠,纵横自在无萦系。学道人,生惭愧,普庵万劫眼不闭。鼻孔连天叫大哥,海纳细流通大意。劝君修,休退志,坐断乾坤无别义。一条脊骨练纯刚,撑天拄地更无二。

残红点点送春光,小立芳台对夕阳。莺语只闻花里面,鸥飞宛在水中央。风前绿草无人管,烟外青山底处藏。柳幄张天槐幕静,一川涨起麦云黄。

业广因功苦,拳拳志士心。九流难酌挹,四海易消沈。对景嗟移晷,窥园讵改阴。三冬劳聚学,驷景重兼金。刺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再中如可冀,终嗣绝编音。

幽人睡足芭蕉雨,独岸纶巾几案凉。谁和熏风来殿阁,不知陋巷有羲皇。

季月还乡独未能,林行溪宿厌层冰。尺素欲传三署客,雪山愁送五天僧。连空朔气横秦苑。满目寒云隔灞陵。借问从来香积寺,何时携手更同登。

去年上策不见收,今年寄食仍淹留。羡君有酒能共醉,羡君无钱能不忧。如今五侯不待客,羡君不问五侯宅。如今七贵方自尊,羡君不过七贵门。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何足论。

致身华贯属华年,顾我驽痾久不前。醉被长官轻骂郑,懒从学子竞嘲边。功名有日还三杰,诗酒何人继八仙。才业似君真独步,文章政事尽堪传。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蓬F229翠山远。颤金莲缓步,手托珠帘,风微透,扇底荷花香满。归檐双飞燕,流盼消凝,微带羞红上娇面。又还黄昏近,一片闲情,天涯去、云也遮阑不断。回首处、沈思梦时曾,对十二屏山,怕拈秦阮。

离离秋实压枝柔,带露含烟烂不收。须信新安生鸭脚,大胜霅水熟鸡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