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湛若水的《早出仪凤门过狮子山有感而作》
拼音和注音
yōu shì shān róng cù , hái guò shī zi sh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狮子: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体长约七、八尺,头圆大,尾细长,毛呈黄褐色,牡者有鬣,吼声洪大,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捕食羚羊、斑马等大型动物,有兽王之称。
山容:山的姿容。
湛若水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原诗
忧世山容蹙,还过狮子山。
即愁狮子吼,未放豹韬閒。
戍卒反金革,天兵压玉关。
如闻飞檄报,生缚渠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