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一)早出阜城马上作》
拼音和注音
mǎ shǒu nián guāng xīn liǔ sè , yān zhōng lán rě yuǎn zhōng sh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柳色: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指绿色。
马首:马的头。马的前面。马首所向。指策马前进。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有约城西散冶情,春风辍直下承明。
清时自得閒官味,胜日难能乐事并。
马首年光新柳色,烟中兰若远钟声。
悠悠歧路何须问,且向白云深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