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宪佥帖君泽

不死清湘死桂城,惟天可表此忠贞。
诸贤坐失同盟约,一木难支大厦倾。
临难儒臣能死节,流芳国史定标名。
北门留得模糊血,岁岁惟应劲草生。

作品评述

《哭宪佥帖君泽》是明代刘三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死清湘死桂城,
惟天可表此忠贞。
诸贤坐失同盟约,
一木难支大厦倾。
临难儒臣能死节,
流芳国史定标名。
北门留得模糊血,
岁岁惟应劲草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刘三吾哭宪佥帖君泽的作品。诗人以悲痛之情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的开头写道:“不死清湘死桂城”,清湘、桂城都指代着忠臣的名字。这句表达了作者的愤慨和悼念之情。作者认为忠臣宪佥和君泽虽然已经死去,但他们的忠诚和正直只有上天才能彰显。这是对忠臣的赞美和对他们忠诚品质的肯定。

接下来的两句“诸贤坐失同盟约,一木难支大厦倾”,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诸贤指代当时的贤臣,他们失去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守护同盟的责任,就像一根木头无法支撑大厦一样,国家的基石岌岌可危。

然而,面对困难和逆境,儒臣仍然能够坚守死节,作者在下面的两句中写道:“临难儒臣能死节,流芳国史定标名”。这是对儒臣忠诚精神的赞美。他们在危难时刻不顾个人生死,坚守原则,以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国家历史的光辉一页,留下了不朽的名字。

最后两句“北门留得模糊血,岁岁惟应劲草生”,表达了对忠臣的纪念和对他们影响的延续。北门指代忠臣的家乡,模糊血指的是忠臣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表示他们的牺牲不会被遗忘。岁岁惟应劲草生,意味着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延续下去,像茁壮成长的青草一样。

这首诗词通过对忠臣的赞美和对时局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精神的崇敬,同时也借此反思社会的风气和时代的艰难。它展现了作者对忠臣的敬意和对正直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呼唤社会的正义和责任感。

诗词推荐

匆匆前日贺书云,那似今朝笑语亲。年例一来窥雪样,岁寒同此见天真。梅间蜂阵长围日,松下鸱蹲反嚇人。一碗檑茶未忘本,三杯薄酒不能神。

神仙楼观倚空欹,飞上金鳌背上骑。万里江山成独立,一天云雨欲低垂。人间安得如斯地,事外方知有此奇。唤取谪仙来共话,从教习日醉题诗。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宿昔妖蟆磔,仍圆顾兔灵。桂华滋白露,轮玉碾青冥。倦翼翻乌鹊,愁肠念鶺鸰。独谣成短韵,酸楚不堪听。

要知好雨自何来,和气连云拨不开。廊庙为霖须妙手,即看力斡大钧回。

樱桃抛过隔墙莟,芍药丛抽刺土芽。最是蜜蜂无意思,忍将尘脚蹈梅花。

半夜逾城,六年栖雪。饿得眼花,冻得骨折。死伎穷时走出山,儿孙开眼被渠瞒。

梦亦齐庄非矫戾,病犹温习见操存。生柴参后千馀载,恍似同时及圣门。

见说相思寺,今来似有期。瘴乡终有出,天意固难欺。昼雨先花岛,秋云挂戍旗。故人多在蜀,不去更何之。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蓴羹。

谁似张京兆,名驹快月题。驿程扬子外,官阁秣陵西。射雉芜深翳,藏乌柳暗啼。词人非六代,莫更唱《前溪》。

芒屩年来渐嬾穿,闭门日日只高眠。今朝出送张夫子,借得南邻放鸭船。

肱枕萝窗饱黑甜,华胥游遍鹤蹁跹。不思议境全机路,何待逢人竖起拳。

上人久住湖外游,辛亥春陷孔彦舟。长沙城中就驱掠,七十七日遭拘留。眼看杀人等蝼蚁,剑血洗尽湘川流。张帆方离道林岸,鼓枻已过巴陵楼。兵缠妖气草木暗,火炽凶焰云烟愁。衣冠子女半同载,俛首悲泣犹惊羞。蒙冲颇谙大风浪,舴艋或挂长戈矛。两舷矢集闹如雨,势欲欹侧争先投。

药水标题不记年,奇花深洞旧通仙。山回巨荫常遮日,境绝纖埃别是天。碧照东西江浩渺,绿迷高下竹婵娟。凭栏周览悠然静,金像香残一炷烟。

解了痴绦,泼煞闷火。眉尖上、放闲愁锁。高来不可,低来不可,莫是人间剩我一个。富贵谩人,功名赚我。且舞个采莲曲破。红裙腰细,醁醅盏大,须占取、名花艳中醉卧。

金丝缕缕是谁搓,时见流莺为掷梭。春暮絮飞清影薄,夏初蝉噪绿阴多。依依弱态愁青女,袅袅柔情恋碧波。惆怅路歧行客众,长条折尽欲如何。

东风掠野暂轻埃,洒洒残寒伴落梅。晓报谷莺朋友动,暖将塞雁弟兄回。骤生溪水迎人远,自喜林花索露开。老罢何颜玩芳物,试凭狂醉上春台。

三月初五日,索马平山边。疾驰趋高沙,如走阪上圆。夜行二百里,望望无人烟。迷途呼不应,如在盘中旋。昏雾腥且湿,怒飙狂欲颠。流澌在须发,尘沫满橐鞬。红日高十丈,方辨山与川。胡行疾如鬼,忽在林之巅。谁家苦竹园,其叶青戋戋。仓皇伏幽篠,生死信天缘。铁骑俄四合,鸟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