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遣意》是唐代诗人裴夷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梧桐坠露悲先朽,
松桂凌霜倚后枯。
不是世间长在物,
暂分贞脆竟何殊。
诗意:
这首诗词以梧桐和松桂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思考。梧桐在秋天坠落露水,暗示着它们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感叹时间的不可逆转。而松桂则凌霜傲雪,象征着它们在冬天中倚靠,坚守自己的生命力。诗人通过这两种树木的对比,探讨了世界万物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赏析:
《遣意》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首两句以梧桐和松桂作为意象,通过坠落的露水和凌霜的形象描绘了它们的不同命运。梧桐先朽,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的时间流逝,而松桂则在严寒中傲然挺立,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这种对比使得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思考:世间的事物并不长久存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这一观点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洞察,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最后一句表明,即使贞石和脆竹这样的物质在表面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终究都是暂时的,都将面临同样的命运。这种思考引发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讨。
整首诗词通过对梧桐和松桂的描绘,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世间万物无常的认知。它既有着深沉的哲理意味,又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对比,使诗意更加凝练有力,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作者介绍
裴夷直的生平
大和八年(834),王质出任宣歙观察使,召夷直与刘蕡、赵晰等从事,皆一代名流。文宗时,入朝为左司、吏部两员外郎,迁中书舍人。武宗立,出为杭州刺史,又贬为驩州司户参军。宣宗时,历任江、华二州刺史,后又复入为兵部郎中。大中十年(856)授苏州刺史,次年转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官终散骑常侍。夷直有诗名,其诗多为绝句,内容以感怀酬赠之作为多。《全唐诗》录存其《献岁书情》、《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观淬龙泉剑》等诗五十七首,编为一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全唐文》录存其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