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品评述

大风歌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注释
⑴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⑵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⑶威:威望,权威。
⑷加:施加。
⑸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⑹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⑺守:守护,保卫。
⑻四方:指代国家。

大风歌鉴赏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同样的,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吧!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关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居安思危,如何让自己与将士们辛劳打下的江山基业,不在日后他人觊觎中得而复失,回到故里后,去哪里挑选出更加精良的勇士来巩固自己的大好河山? 使之大汉江山固若金汤!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大风歌创作背景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伴奏,气氛极为热烈,和大家一起饮酒,在宴席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诗词推荐

高台起朔方,金色照天光。上有七十二凤凰,金鼎玉食高颉颃。王不居,志独苦,拜师礼重心愈下。群贤起,南西东,国耻一洒黄金空,十年燕雌今日雄。君不见姑苏何用黄金屋,野鹿穿花豕衔蓐。

古诗

卜宅元郎岂偶然,江山千古共流传。乾坤巨石知多少,待看中兴第二篇。

古诗

秀眉广宇,不如鲁山。槁项黄馘,不如漆园。韬光匿名,将在双井。谈玄说妙,热谩两川。枯木突兀,死灰不然。虚舟送物,成百漏船。

古诗

默默而知,灵灵者谁。无像而独存鼻孔,有句处不挂唇皮。夜冷星河阔,霜清斗柄垂。从缘应世也,恰恰相随。

古诗

县滩如沸鼎,玄馆足清幽。竹迳不留暑,莲池先借秋。学仙师有诀,恋禄我怀羞。安得双岛舄,乘风八极游。

古诗

浴殿词臣亦议兵。禁中颇牧党羌平。诏卷促归难自缓。溪馆。彩花千数酒泉情。春草未青秋叶暮。□去。一家行色万家情。可恨黄莺相识晚。望断。湖边亭上不闻声。

古诗

上林春暮紫英开,组绣成帷荫玉阶。艳逐晨光随时步武,香和轻翠透襟怀。生成泽广时芳茂,鱼水情通乐韵谐。禁篽年年陪睿赏,何时梁甫奉燔柴。

古诗

细肋卧沙来左辅,巨螯斫雪出东吴。不知一饱摩便腹,得似茅檐荠糁无?

古诗

近沿关洛至乾淳,远探羲图未画真。自古斯文元有种,即今所学不无人。转移鸮泮希起起,判断鹅湖正论□。□□诸生仕邻国,变齐同囿杏坛春。

古诗

白帝庙前无旧城,荒山野草古今情。只余峡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

古诗

日铸珍芽开小缶,银波煮酒湛华觞。槐阴渐长帘栊暗,梅子初尝齿颊香。户户祈蚕喧鼓笛,村村乘雨筑陂塘。年光何预衰翁事,伴蝶随莺也解狂。

古诗

谁遣青龙日夜流,记经星纪已降娄。边城恰匝三寒暑,初度联翩四倡酬。

古诗

旧宠昭阳里,寻仙此最稀。名初出宫籍,身未称霞衣。已别歌舞贵,长随鸾鹤飞。中官看入洞,空驾玉轮归。

古诗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下无求于子,苟以嗣春秋。三者既无求,长歌何所忧。

古诗

五山峨峨耸海心,海波上下随升沉。群仙同往诉天帝,巨鳌十五受天製。一一巨鳌戴一山,一交三万六千岁。无何龙伯钓六鳌,两山從此溺波涛。群仙播迁作游客,上帝凭怒诛龙伯。因知快乐非长久,三界元空何所有。莫于蜗角斗雄豪,海上仙山尚摧朽。

古诗

小小园亭亦自佳,晚云过雨却成霞。烂开栀子浑如雪,已熟来禽尚带花。

古诗

狂风奔屋似輣车,旅枕清寒一倍加。半夜雨声收拾尽,晓来飞雪不成花。

古诗

昔贤两手并擎天,鳌极功成势晏然。宗庙鼎彝刊祖烈,相门衣钵付家传。蓝田种玉连连好,沧海遗珠颗颗圆。六合共知推书锦,云来重为拂青毡。

古诗

绿鬓先生自出林,孟光同乐野云深。躬耕为食古人操,非织不衣贤者心。眼众岂能分瑞璧,舌多须信烁良金。君看黄阁南迁客,一过泷州绝好音。

古诗

惆怅烟霞伴侣。坚意辞予归去。不念我伶仃,守一清清环堵。环堵。环堵。终日无情无绪。

古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