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火遵其令,无物不长。
视此牲牢,务得其养。
眷以祀神,有腯其肥。
非神之宜,其将曷归。

作品评述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是隋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佚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传达的意境是关于祀神时焚烧牲畜的情景。火象征着神明的力量,而焚烧牲畜则是一种祭祀的仪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希望神明能够保佑、滋养人间的万物。

诗词中描述了火的力量无所不及,任何事物在火的作用下都能得到滋长。牲畜被视为祭祀神明的供品,人们必须确保它们得到充分的饲养,以便焚烧时能够献上肥美的牲畜。如果献祭的牲畜瘦弱不堪,那将无法满足神明的期望。

这首诗词强调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重要性。只有当牲畜得到适当的饲养,变得肥壮,才能合乎神明的要求。否则,如果献祭的品质不佳,将无法满足神明的期望,不会获得神明的庇佑。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祭祀大火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和对祭祀仪式的重视。它提醒人们在祭祀活动中要尊重神明,恪守规定,以确保神明的保佑和福祉。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宗教仪式的认同和礼仪之重。它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神明与人间联系的一种信仰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迢递三山道,重来感旧游。潮声寒带雨,山色淡生秋。寄驿通乡信,题诗记旅愁。江湖十年客,两度到西州。

风又雨。墙外落红无数。人不归来春不住。佳期还已误。细细一团愁绪。薄幸疏狂何处。化作去声青鸾飞得去。问天天亦许。

诘曲池塘碧玉流,褉亭孤占小汀洲。长纫座上芳兰佩,不系檐前画鷁舟。好泛羽觞修旧事,为书茧纸记清游。季真待得东还日,初见红蕖十亩秋。

雨滴空阶晓,无心换夕香。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

岩形若狻猊,不能千里走。岂无鸟兽群,当假风雷吼。寄谢栖息人,想像真妄有。

风前柳欲千尺,雨后梅才一斑。邂逅纷纷桃李,飘零在在溪山。

汉武横汾日,周王宴镐年。何如造区夏,复此睦亲贤。巢凤新成阁,飞龙旧跃泉。棣华歌尚在,桐叶戏仍传。禁籞氛埃隔,平台景物连。圣慈良有裕,王道固无偏。问俗兆人阜,观风五教宣。献图开益地,张乐奏钧天。侍酒衢樽满,询刍谏鼓悬。永言形友爱,万国共周旋。

发雪衰白而春昼长,目光寒碧而秋波扬。采华之滋而蜜蜂忙,齐物之梦而蝴蝶狂。体空影响,机动阴阳。

一赋阿房,水之江汉星之斗。□□□授。不待形容口。□□□□,□□□□秀。宜称首。肯教韩柳。独擅文章手。

太行庆助往还程,一带峰峦日日青。岂比韩苏当日祷,兹行国事叶三灵。

泥人煅就九转丹,石女一喫乘飞鸾。天门九重弹指间,再拜天帝除天官。瓜期既及风驭还,海变桑田知几番。又寻东山访平安,去时与偈墨未乾。

寒乡晚学恨无书,亦有藏书不若无。谩把词章作禽犊,或{左犹右赞}文字等虫鱼。新签三万几成肆,拄腹五千犹类厨。崇雅主人来索句,谩哦七字劝踌躇。

独立千林压众葩,正由风骨傲烟霞。谁教群玉峰头客,也染红裙一幅纱。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小儿倒捻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冬冬才动热蒸蒸,直到更初渐渐清。臓腑始坚今反利,痰涎愈盛气难平。形容凋瘦真如鬼,耳目聪明粗似人。自是虚劳无可说,更将经络为推明。

明发山溪一雨余,昨来暑气半分无。何人道是三衢远,桂起东风十幅蒲。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可得见,未得亲。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深春积雨感年芳,暮馆轻寒透客裳。翠柳条柔先改色,紫兰花冷不飘香。山中虎豹人烟少,海上楼台蜃气长。燕子新来畏沾湿,一双相对立空梁。

开缄韵语起帘隅,坐使心胸百想摅。公比士元方展骥,我如毛颖不中书。烛摇冷晕人方寂,犬吠寒云月上初。北首故关山万叠,几时艰棘一诛锄。

亘古人间蒙润泽,数泓云底贮清泠。功将名并山无泐,道与人尊地转灵。晓殿千家供香火,旱天万里入风霆。谁知别有醍醐味,行路憧憧半未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