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秘校之信州幕

东吴海物错,南楚江味多。
家吴而宦彼,风土去几何。
既得风土乐,可赞政治和。
归来识香草,为缀楚人歌。

作品评述

《陈经秘校之信州幕》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吴海物错,
南楚江味多。
家吴而宦彼,
风土去几何。
既得风土乐,
可赞政治和。
归来识香草,
为缀楚人歌。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游历东吴(指江苏地区)和南楚(指湖南地区)之后的感受和思考。作者首先提到东吴的海产品与南楚的江鲜味道迥异,表达了不同地方的自然风光和物产之间的差异。接着,作者谈到自己曾经在吴地任官,但如今离开吴地,不禁产生对这片风土的思念。然而,他也意识到,身临他乡,自由自在地享受风土的乐趣也是一种政治的赞美。最后,作者归来时通过认识香草,将自己与楚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为楚地的歌谣增添了一抹色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东吴和南楚两地的景物和风味的对比,展现了地域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吴地的怀念和对风土的喜爱,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政治与风土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在他眼中,政治与风土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赞美的关系。这种观点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土地与政治、自然与人文关系的一种独特思考。

此外,诗中的香草是一种象征性的元素,它不仅仅代表着楚地的特色,也象征着作者与他人的情感联系。通过认识香草,作者将自己与楚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和人情的认同与赞美。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多样性,表达了作者对风土的思念和喜爱,并通过对政治与风土关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水饭恶冤家。些小姜瓜。尊前正欲饮流霞。却被伊来刚打住,好闷人那。不免着匙爬。一似吞沙。主人若也要人夸。莫惜更搀三五盏,锦上添花。

我欲逃乡里,我欲去坟墓。左公今既来,谁忍弃之去。

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谁遣一春抛却去,马蹄日日章台路。几度寻春春不遇,不见春来,那识春归处。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

欲作千箱主,问取黄金母。

万里净无翳,一镜独当天。老蟾痴兔顽甚,阅世几何年。任尔炎凉千变,不改山河一色,爽气逼人寒。何必乘槎去,直到斗牛间。叹常娥,元不嫁,只孤眠。古今遗恨,不能长似此宵圆。我有竹溪茅舍,办取金凤玉露,一笑四并全。细和坡仙句,低唱教婵娟。

密座移红毯,酡颜照渌杯。双娥留且住,五马任先回。醉耳歌催醒,愁眉笑引开。平生少年兴,临老暂重来。

自许有身埋汉土,终怜无泪哭秦廷。

家人不寄扊扅诗,直恐藁砧官尚微。到了不过相爱耳,未论此语是耶非。

天帝黄金阙,真人紫归书。霓裳纷蔽景,羽服迥临虚。白鹤能为使,班麟解驾车。灵符终愿借,转共世情疏,

过秦淮旷望,迥萧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苹。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处处兵戈路不通,却从山北去江东。黄昏欲到壶关寨,匹马寒嘶野草中。

六府萃百感,攻愁须酒兵。故人如我知,侵月走双甖。手裂绛泥封,瓦盆贮瑶琼。我生百世后,见此圣之清。一饮肺肠润,再饮毛骨轻。何必跨茅龙,超然欲遐征。

好人人。去来欲见无因。记当时、窃香倚暖,岂期蝶散鹣分。到而今、漫劳梦想,嗟后会、惨啼痕。绣阁银屏,知他可处,一重山尽一重云。暮天杳、梗踪萍,还是寄孤村。寂寥月,今宵为谁,虚照黄昏。细追思、深诚密意,黯然一饷消魂。仗游鱼、漫传尺素,望塞雁、空噎回纹。帐衾寒、

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解佩安所赠,怨咽空自悲。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五帝与三王,古来

绣鸳鸯帐暖,画孔雀屏欹。人悄悄,月明时。想昔年欢笑,恨今日分离。银釭背,铜漏永,阻佳期小炉烟细,虚阁帘垂。几多心事,暗地思惟。被娇娥牵役,魂梦如痴。金闺里,山枕上,始应知。

棹郎大似半边蝇,摘蕙为船折草撑。今夜不知何处泊,浪头正与岭头平。

由来咏团扇,今已值秋风。事逐时皆往,恩无日再中。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

山断空青近玉京,一牌就石琢磨成。烟揩雾拭明如镜,留与游人记姓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