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孝十首·汤

奉先思孝也,不祀岂其情。
以至使毫众,而甘为葛耕。

作品评述

《圣人之孝十首·汤》是宋代诗人林同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奉先思念孝道的情感,探讨了孝顺的真正内涵。

诗词中文译文:
圣人之孝十首·汤

祭祀未曾举行,
是何等的痛苦悲伤。
甘愿成为普通百姓,
放弃权势、平凡务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圣人汤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崇高而深刻的孝道思想。诗人通过描绘圣人汤舍弃权势,甘愿放下身份,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务农,来彰显他对孝道的坚守和追求。

诗中的"祭祀未曾举行"表明圣人汤没有得到应有的祭祀,这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然而,他并不因此而产生怨恨或悔恨,相反,他甘愿放弃权势和荣耀,选择了平凡的生活方式,以务农来履行他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

通过表现圣人汤的行为,诗人表达了对孝道的崇高赞颂。他提醒人们,在孝道面前,权势和地位的得失并不重要,真正的孝心源于内心的奉献和无私。圣人汤的行为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给予了人们深刻的启示。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地揭示了人们对孝道的思考和追求。它唤起了人们的共鸣,引发了对家庭关系、社会伦理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同时,它也强调了在追求功名利禄的社会中,孝道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性。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圣人汤的行为,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和赞美,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坚守孝道的价值。它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伦理观念的思考,让读者在思考自己的家庭关系和社会责任时产生共鸣和启发。

作者介绍

林同(?~一二七六),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今属福建)人。以廕授官,弃不仕。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被执,不屈死。有《孝诗》一卷,刘克庄爲之序(《后村大全集》卷九六)。元《昭忠录》有传。《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事迹不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四已作辨正。 林同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倏忽三载别,故园春又残。因风数问信,见月每凭阑。野服从相笑,尘冠未许弹。惟余千里梦,夜夜绕长安。

史才司秘府,文哲今超古。亦有擅风骚,六联文墨曹。圣贤三代意,工艺千金字。化识从臣谣,人推仙阁吏。如登昆阆时,口诵灵真词。孙简下威凤,系霜琼玉枝。

西风八月楚江滨,争看星槎会汉津。露湿红绫旗影旧,云连翠簜辔华新。东西杜若洲连月,先后瑞芝堂上春。回首琼林拚一醉,使还总是凤池人。

祠古孝诚遥,悲风想暮号。月魂迷草色,血泪溅江涛。断碣惟黄绢,孤坟掩绿蒿。千年暗潮水,亦以姓为曹。

堪笑修仙侣,烧金觅大还。不知消息火,只在寂寥关。鬓白炉中术,魂飞海上山。悲哉五千字,无用在人间。

一室元无斧凿痕,闲云四壁守孤猿。空山静阅古今过,不老乾坤是此门。

是处兵戈满,谁言宇宙宽。战声惊胆破,春色入心酸。北狩江天远,东巡海气寒。野人元任运,愁梦亦随銮。

弃瓢巢父固云稀,解印陶潜未是非。风雨似知人世换,溪山自爱主翁归。时消孤闷有茶屋,天把独醒存芰衣。我亦岁寒松下草,相望百里借春晖。

若言梦是空,觉後应无记。若言梦非空,应有真实事。燔烧阳自招,沈溺阴自致。令汝尝惊魇,岂知安稳睡。

繁英浮动满烟叶,爱重不减双南金。陶公此兴亦不浅,聊赠翠茁酬高吟。

年年江上清秋节。盏面分霜月。不堪对月已伤离。那更梅花开後、海棠时。剑溪难驻仙游路。直上云霄去。藕花恰莫碍行舟。要趁潮头八月、到扬州。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楮衾能洁白,孤卧得平安。作客心如水,缠身雪作团。吴绫烂花草,蜀锦动螭鸾。未必清如此,那堪慰考盘。

行止定如何,江湖岁月多。情真疑近傲,语直似伤和。野馔甘藜藿,山衣爱薜萝。因同田父熟,学得饭牛歌。

俗子令眼白,瑞峰令眼青。白移听两榻,且上倚云亭。

身如草木顺阴阳,附火重裘百日强。渐喜微和解凝烈,半酣起舞意仓忙。吾兄去我行三腊,千里今宵共一觞。世事只今人自解,苦寒须尽酒如汤。

顷看尝入道山来,天上图书不受埃。今日有怀群玉府,又从人世得蓬莱。

远寄陈传道,穷秋亦罢官。还驱款段马,吟雪向长安。

北渚集群鹭,新年何所之。尽归乔木寺,分占结巢枝。生物会有役,谋身各及时。何当禁毕弋,看引雪衣儿。

白云寂寂水潺潺,云出无心水自闲。云水不知人换世,至今依旧满溪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