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刘苞

扇席更温枕,古人谁与同。
一心奉二母,自是胜黄童。

作品评述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刘苞》是宋代诗人林同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贤者刘苞对孝道的理解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扇席更温枕,古人谁与同。
一心奉二母,自是胜黄童。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刘苞对孝道的崇高追求和实践。第一句"扇席更温枕,古人谁与同",意味着贤者刘苞不仅能够用扇席为母亲拂去汗滴,也能亲自为母亲整理枕席,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心和细致关怀。他将自己的行为与古代伟大人物相比较,表达了对古人孝道的敬仰和追随。

第二句"一心奉二母,自是胜黄童",强调了刘苞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孝道。他不仅孝顺自己的生母,也孝敬继母,用"一心奉二母"来形容他的心志。他坚信自己的孝行胜过了传说中的黄童,黄童是古代孝子的代表,因其孝心而被称为孝子的楷模。

通过这首诗词,刘苞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即对家庭、尤其是对父母的孝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他以自己的行为和古人的事迹相对照,表达了对古人孝道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自身对孝道的追求和实践。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崇尚孝道并呼唤人们传承这一美德。通过对家庭伦理的赞美,诗词引发了读者对孝道的思考和反思,弘扬了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念。

作者介绍

林同(?~一二七六),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今属福建)人。以廕授官,弃不仕。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被执,不屈死。有《孝诗》一卷,刘克庄爲之序(《后村大全集》卷九六)。元《昭忠录》有传。《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事迹不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四已作辨正。 林同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不问章台与楚楼,一根半树亦风流。看来的是多情物,爱杀春光怕杀秋。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

从汉仙峰一柱清,晴春登览四山明。祥云昼护神光现,瑞月宵临法乐鸣。华子冈头灵运赋,七星杉下蔡经盟。慨思今古无穷事,那得逍遥自在情。

海内昔年狎太平,横目穰穰何峥嵘。天生天杀岂天怒,忍使朝朝喂猛虎。关东驿路多丘荒,行人最忌税人场。张彦雄特制残暴,见之叱起如叱羊。鸣弦霹雳越幽阻,往往依林犹抵拒。草际旋看委锦茵,腰间不更抽白羽。老饕已毙众雏恐,童稚揶揄皆自勇。忠良效顺势亦然,一剑猜狂敢轻动。

壮士未酬志,乘秋感慨多。幽燕新种落,唐汉旧关河。塞月沉青琢,边声入暮河。

篱落晓来霜,花嫩不禁寒力。脉脉自摇疏影,印一奁空碧。天生潇洒谢夫人,绝世有谁识。何必嫣然一笑,已倾城倾国。

我亦思兮天一涯,樊川诗老此曾家。九夫容隔秋风浦,一独速眠春雨蛙。竹屋有灯谁与共,秫田可酿不须赊。何年又赋高轩过,豆粥犹能办咄嗟。

日困公家酒,身浮似片云。扶归忘路无,鼾卧过宵分。真是杯中圣,殊非鬲上醺。老饕何可数,合作送穷文。

昔仰苏仙迹,今瞻弄玉身。岳灵朝捧剑,飙驭夜朝真。笙鹤声常近,烟霞到处新。原言承道荫,秘语慰斯民。

栽花传法总吾身,生灭无烦取次论。一梦傥从今日觉,群峰应许此山尊。塔中相好如来真,手里衣盂达磨存。若遇小儿宜借问,性华何处更寻根。

一月普现一切水,四处分舟同一体。多中一了一中多,莫学痴猿捞沼底。

谯门直北望燕山,乙巳年来例破残。可但中原仍祸结,谁令东粤独偷安。西师有请君侯力,南愿无忧圣虑宽。恶少至今犹胆落,云台须入画图看。

不识长杨事北胡,且教红袖醉来扶。狂风烈焰虽千尺,豁得平生俊气无。武牢关吏应相笑,个里年年往复来。若问使君何处去,为言相忆首长回。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相对白衣初满顷,执杯未饮已诗成。怀贤孤坐悄无语,不是朝来因宿酲。

倬彼垂象,照临下土。躔次运行,功德周普。九宫既位,惟德是辅。神之至上,皇皇斯覩。

山外黄尘不到门,南风松竹翠纷纷。暗中有虎村嗥合,夜半闻鸡老睡分。带得儿来同坐雨,飞归家去欲排云。收书忽报今朝喜,病女加餐药奏勋。

畦丁{左丁右单}懒欲谁欺,趁我山行始一犁。只有山花山鸟笑,主人元自不曾知。

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小烦溪友语阳侯,好遣漂沙盖石头。能费奔流多少力,前头幸有一沙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