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陈贤良

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
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
身外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
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

作品评述

《奉和陈贤良》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学孙吴与六韬,
敢将驽马并英豪。
望穷海表天还远,
倾尽葵心日愈高。
身外浮名休琐琐,
梦中归思已滔滔。
三山旧是神仙地,
引手东来一钓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轼对自己的思考和追求。他自称不学习孙膑、吴起以及《六韬》等兵法名家,却敢将平庸的驽马与英勇的豪马并列,表达了他不愿墨守成规,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态度。他望着辽阔无垠的海洋和高远的天空,意味着自己的追求不受局限,远远超越尘世的局限。他倾尽自己的心力,不断追求卓越和高远的境界。他认为追逐虚名和名利是琐碎的,而他在梦中的回忆和思考却源源不断,如滔滔江水一般。最后,他提到了三山,指的是东海的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些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他引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追求,表示自己像神仙一样,引手东来,只钓一只巨大的鳌鱼,意味着他追求的是非凡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的豪情壮志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他以自己不拘一格的态度,敢于将平庸与卓越并列,表达了对创新和突破传统的渴望。他望着无垠的海洋和高远的天空,表达了对无限可能性的向往。他以诗中的葵心形象,象征自己倾注的心力和追求的高度。他对浮名和名利的嗤之以鼻,认为那些都是琐碎的事物,而自己在梦中的回忆和思考却是源源不断的,具有深远的意义。最后,他以引手东来一钓鳌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追求非同寻常,渴望在人生的舞台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这首诗词体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的反叛和对自由思考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传说故事的运用,他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独特风采。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鞓红干色无光霁。须是鲜鲜翠。翛然一点系裙腰。不著人间金屋、恐难销。英英肯似焉支贵。漫脱红霞帔。落时且勿涴尘泥。留向天台洞口、泛吾诗。

前日作诗题大概,亭前小景亦堪题。绿杨树下茅三架,白水田头菜两畦。似酒新鹅初泛浦,如孩黄犊试牵犁。十分野趣关心事,到此令人忆剡溪。

长恐冬无雪,今朝忽暗空。细声闻簌簌,远势望蒙蒙。湿润犹兼雨,倾斜半杂风。丰登解多事,欢喜助三农。骄阳不能久,密雪自相催。急霰初鸣瓦,飞花旋集台。着人消瘴疫,覆麦长根荄。欲试樽中物,门前问客来。久有归耕意,西山百亩田。雪来殊不恶,酒熟自相便。一被簪裳裹,长遭

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君看夏木扶疏句,还许诗家更道不?

负郭可无三顷秫,盖头幸有两间茅。还乡且尽田家乐,举世谁非市道交。村酒一杯浇磊块,山程数驿更硗嶅。羸骖莫怪归鞭急,心在轻红荔子梢。

惊风动地起,游客望山行。若待佳辰去,应无好事名。

投闲归里闾,幸与故人遇。情期夙所敦,邀迓已去屡。尚嫌城阙拘,未尽林壑趣。导河高其梁,轻舟具指顾。寒花黄被堤,秋实翠登俎。白须二三翁,相对无俗语。夷犹起遐想,恬旷绝近慕。适野讵有谋,登高亦非赋。信哉庄生言,忘我带与履。

柳堰迷丹日,蓬扉启绿烟。人间啼鸟外,兴剧落花前。野色连三径,山光满四筵。鹔鷞随可解,堪作酒家钱。

费尽胭脂捻得成,杨妃醉后越娉婷。定应梦着三郎事,吹老春风不肯醒。

絮被蒙头晓日高,厌闻处处杀官曹。古人言尽致御术,今日兴言盗是招。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纵。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汉符新寄近天畿,便别星班下曙扉。金印旋成龟左顾,瑶箱尝认燕双归。春风满野红旌驻,夜雨浸筵翠斝飞。况是韦平有家学,须将名誉敌恩辉。

浊醪粗饭不成欢,白浪飞花雪作团。窗外时来一双鸭,沉浮笑我不禁寒。

桑柘晴川口,林深一径存。披云登断岭,隔水见前村。春去花无迹,崖倾洞有门。郊行聊着眼,疑是武陵源。

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驻锡逢山色,停杯见浪痕。秋涛吞楚驿,晓月上荆门。为访题诗处,莓苔几字存。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咬齑饥饿□,□□□□□。乍可训童子,谁能说老兵。

开口谈天数似麻,向人谄笑诧荣华。惟君说命能穷理,说到精微别一家。

楼头缩手系新痾,对酒共如缺月何。凉满沙堤浮水气,暝归帐卒动铙歌。劫余一塔残钟灭,灯外双桡好影多。待看霜痕翻木叶,携公晞发杖阳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