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

昼漫漫地夜漫漫,高下峰峦总一般。
身在洞然明白里,勿於明白里头看。

作品评述

《雪山》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释心月创作。这首诗描绘了雪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思考,表达了深刻的诗意。

诗词中的第一句“昼漫漫地夜漫漫,高下峰峦总一般”描绘了白天和夜晚在雪山上的延绵不绝。这种连续性使得高低峰峦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这种景象可以被视为作者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美的赞叹。

接下来的两句诗“身在洞然明白里,勿於明白里头看”则传达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作者提醒人们不要仅仅停留在对表面景物的表象观察,而是应该以超越表象的洞察力去看待自然。这种观点暗示了对人类智慧的呼唤,人们应该超越外表的现象,去探索事物背后的真实和深层意义。

这首诗词通过对雪山景色的描绘和深入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认知能力的追求。它唤起了读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类智慧的思考,使人们意识到超越表象的重要性,并引发内心的共鸣。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轩窗眼界开。

郡斋得无事,放舟下南湖。湖中见仙邸,果与心赏俱。不远风物变,忽如寰宇殊。背云视层崖,别是登蓬壶。突兀盘水府,参差沓天衢。回瞻平芜尽,洪流豁中区。气吞江山势,色净氛霭无。灵长习水德,胜势当地枢。朝宗动归心,万里思鸿途。

莫问神仙定有无,地灵断不着凡夫。我来便觉芒鞋好,飞上前山不用扶。

千金常恨邻难买,一笑那知盖已倾。

枯松强钻膏,槁竹欲沥汁。两穷相值遇,相哀莫相湿。不知我与君,交游竟何得。心法幸相语,头然未为急。愿为穿云鹘,莫作将雏鸭。我行及初夏,煮酒映疏幂。故乡在何许,西望千山赤。兹游定安归,东泛万顷白。一欢宁复再,起舞花堕帻。将行出苦语,不用儿女泣。吾非固多矣,君岂

老穉团栾鲤在庭,言姬为鼓玉琴声。起来同作悲风曲,倍觉先秋月影清。

卜筑藏修地自偏,尊前诗酒集群贤。半岩松暝时藏鹤,一枕秋声夜听泉。风月谩劳酬逸兴,渔樵随处度流年。南州人物依然在,山水幽居胜辋川。

不见当年丛桂枝,空山崄崒但霞霏。眼看春草萋萋遍,身是王孙未得归。

玉兔朝天去不回,空馀露井荐晨杯。屋铃不语湖如掌,无复凌空逸士来。

有美英瑶,于昭祥金。为策为章,业著徽音。德圣而尊,备举弥文。亿截万年,永辅尧勋。

孤芳移种自仙家,故着轻黄映日华。举世但知梅蕊白,不知还有蜡梅花。

霜风卷地起,落叶拥蜗庐。终日澹无事,一窗宽有余。坐多知力耗,食少觉心虚。嬾惰无新句,松声忽起予。

清嫌冰麝俗,淡学池鹅黄。情知不是蜡,风定有余香。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帘卷薰风夏日长。幽庭脉脉橘花香。闲看稚子引鸳鸯。四月雨凉思御夹,三吴麦秀欲移秧。不知身在水云乡。

风移覃土宇,云上浃群臣。(千秋节应制,《海录碎事》)

稽山九十翁,病起无气力。拥杖牧鸡豚,乃是老人职。一杯芋糁羹,孙子唤翁食。既饱负朝阳,自愧尔何德!

圣主久临御,戢戈息生娄。狂胡犯天纪,躣马舍虏庭。四海涨烽烟,白昼亦晦冥。不惟师无名,岂有间可乘。大将失经略,淮壖气如蒸。虏骑犯和州,采石势不胜。登坛刑白马,意气甚凭陵。朝廷颇忧虞,众心若摇旌。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皇天相我多,一失遂有能。黔黎卖钗钏,果见

醉卧长安市,思归东海涯。瓶馀残腊酒,梅花隔年花。日与愁为地,时凭梦到家。乡书三两纸,一读一咨嗟。

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相得故园成索寞,诗盟谁复为平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