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师竹杖

已师杖奇竹,坐亦不去手。
循摩莹且腻,瘦骨何蚴蟉。
丛枝抱奇节,两两相对走。
寻常出孤梢,上下分左右。
如何此独异,在产固非偶。
师初得之谁,此实世未有。
不为师所用,亦共众植朽。
愿师勿弃置,珍之比灵寿。

作品评述

《已师竹杖》是一首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经成为杖的奇特竹子,坐着也不忍放下。
摩擦摩挲光滑而柔软,瘦骨似乎孱弱细长。
茂密的枝条环绕奇特的节,两两相对着行走。
一般情况下从独立的枝梢生长,上下分开左右。
如何能够如此独特,产生并非偶然。
最初是谁得到了这根杖,这实在是世间罕有之物。
即使不为师所使用,也与众人一起栽种陈旧。
愿师不要抛弃它,将其珍视如同灵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根独特的竹杖。文同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这根竹杖的珍视和赞美。竹杖在诗中被赞颂为非凡之物,与普通的竹杖不同,它有着奇特的节和柔软的质地。作者用诗意的方式展示了竹杖的独特之处,它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一种珍稀的产物。

诗中的竹杖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形象,它似乎有着自己的意愿和特性。它不仅是一根帮助行走的工具,更是一种被珍视的存在。尽管它可能没有被作者作为杖来使用,但作者仍然希望它能得到重视和珍惜,将其视为宝贵的财富,如同灵寿一般。

整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根竹杖的情感。它展示了作者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和赏识,以及对珍贵事物的珍视和呼吁。这首诗通过对竹杖的赞美,传达了对独特之物的推崇和对珍贵事物的保护之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关注和赞美。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乾闼婆王曾奏乐,山河大地皆作舞。争如跛脚老云门,解道腊月二十五。

迎愁敛黛一声分,吊屈江边日暮闻。何事遏云翻不定,自缘踪迹爱行云。

秋风已作重阳雨,客子将回下水船。卒岁褐裘悲破箧,丰年稌黍欠多田。平生漫说诗书学,满眼不祛儿女煎。颇怪渊明瓶乏粟,若为犹送酒家钱。

湖桥东西斜月明,高城漏鼓传三更。钓船夜过掠沙际,蒲苇萧萧姑恶声。湖桥南北烟雨昏,两岸人家早闭门。不知姑恶何所恨,时时一声能断魂。天地大矣汝至微,沧波本自无危机;秋菰有米亦可饱,哀哀如此将安归?

雄藩本帝都,游士多俊贤。夹河树郁郁,华馆千里连。新知虽满堂,中意颇未宣。忽逢翰林友,欢乐斗酒前。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明月满淮海,哀鸿逝长天。所念京国远,我来君欲还。

终日思归今日归,著鞭鞭马尚嫌迟。曲台殿里官虽冷,须胜天涯海角时。

山顶东西寺,江中旦暮潮。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

黄河一曲山,天半锁重关。圣日雄藩静,秋风老将闲。车舆穿谷口,市井响云间。大野无飞鸟,元戎校猎还。

田家女儿不识羞,草花竹叶插满头。红眉紫襜青绢袄,领颈麤糙流黑油。日午担禾上场晒,也喜年丰欲还债。佣工出力当一男,长大过竿不会拜。有者四十犹无家,东村定昏来送茶。翁妪吃茶不肯嫁,今年种稻留踏车。

莺语依然,但春去、人间无约。谁念我、吟情憔悴,醉魂落魄。尽日只将行卷续,有时自整残棋著。向黄昏、细雨闷无憀,青梅落。南又北,相思错。朝异暮,人情薄。漫踌躇在目,奢华如昨。海底月沈天上兔,辽东人化扬州鹤。记龙云、波浪岂能平,天难托。

朝涉白水源,暂与人俗疏。岛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

我抱栖云志,君怀济世才。常吟反招隐,那得入山来。

半夜新春入管城,平明铜雀绿苔生。浮澌把断东风路,诉与青州借援兵。

蓐食茅茨下,鸣鸡尚萧萧。褰衣涉远道,负耒正逍遥。种豆不成顷,阴曀不终朝。飘忽风雨至,归农趣危桥。其雨复其雨,豆稀草葽葽。丛林戴胜降,女桑多长条。

散逸羲皇上,风流晋宋间。金莲推寓直,玉笋竟虚班。名在方为重,身荣等是閒。知心千古月,耿耿照泉关。

趋寺松杉夹径栽,解鞍流憩得莓苔。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莫是西湖,分一派、残波胜碧。间问著、莺仙丹事,老榕知得。荇水带长鸥踏损,柳风絮暖鱼吞入。只前山、依旧汉时青,晴还湿。亭疏好,何消密。花少好,无多植。听黄鹂三请,要诗翁出。消渴泉斟寒玉液,留题石剥苍苔色。欢而今、翻羡□南春,乾坤窄。

万人杰谁可敌,千载名终不磨。此地晚钟晨梵,生前铁马金弋。

华堂良宴开,星使自天来。舞转朱丝逐,歌馀素扇回。水光凌曲槛,夜色霭高台。不在宾阶末,何由接上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