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刘禹锡的《望夫山》
拼音和注音
zhōng rì wàng fū fū bù guī , huà wèi gū shí kǔ xiāng sī 。
翻译及意思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词语释义
相思:(动)彼此思念。多指男女间因爱慕而引起思念。
终日:(副)整日;从早至晚:~奔波。
化为:《周礼•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常以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由好变坏。
苦相:犹薄命。苦楚的表情。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原诗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