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晁说之考牧图后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稳。
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aa37筋骨强。
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作品评述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筋骨强。
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田间放牧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农民生活和传统价值的思考。诗人在牧场上放牛放羊,和牛羊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他对于牛羊的照料有一种技艺的掌握,就像驾驶一艘百斛重的船一样熟练。当他躺在田间休息读书时,牛羊并不理解他的学问。他的鞭声像鼓声一样激励着羊群,他不会随意挥鞭,而是根据后面的羊来确定方向。然而,沼泽地的草木茂盛,长草使牛羊生病。为了治疗牛羊的病情,他跨过山坡和沟壑,让牛羊恢复了强壮的筋骨。现在,他已经老去,只能在长满烟雨的林下看到过去的景象。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只顾自己的私利,不顾农民的辛劳,他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成为一个有很多牛羊的农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田中的牧场景象,展现了苏轼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思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放牧牛羊的情景,通过与牛羊的互动,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

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牛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农田生活的亲切感受。他在放牧中驾驭牛羊,将其比喻为驾驶一艘重载船只,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农民技艺的敬佩。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学问与农田生活的脱节,他躺在田间读书时,牛羊对他的学问毫无理解,这种对比凸显了知识与劳动之间的差异。

诗中还抒发了对农田的关切。草木茂盛导致牛羊生病,诗人跨过山坡和沟壑,尽力治疗牛羊的病情,体现了他对农民辛劳的体谅和关爱。

最后几句是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反思:
此处的"aa37"是无法理解的,可能是输入错误或者打字错误。请提供正确的文本,以便进行完整的分析和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二妃千古恨难刊,不为腩巡遂不还。空使湘江江上竹,至今犹染泪痕斑。

天迥月逾晶,地偏人亦静。箫然寻丈桥,寄此绿净境。洗盏荐寒光,掬泉弄清影。尘远耳目醒,令人发深省。

参得五语,功勋始成。有时不说,恣中说行。有时不玄,空失妙正。有时不显,才一气生。有时不出,独来水清。有时不生,未开眼睛。毕竟见得,连天晓星。

一个清闲客,无事挂心头。包巾纸袄,单瓢只笠自逍遥。只把随身风月,便做自家受用,此外复何求。倒指两三载,行过百来州。百来州,云渺渺,水悠悠。水流云散,于今几度蓼花秋。一任乌飞兔走,我亦不知寒暑,万事总休休。问我金丹诀,石女跨泥牛。

赐诏宽言路,登贤壮陛廉。相期正在治,素定不烦占。众喜夔龙盛,予虞终灌憸。太平谈可致,天意慎猜嫌。

人生浮脆若菰蒲,四十年前此丈夫。拟向西湖酹孤魄,想应风月易招呼。

绝响矣。余悼之玉笥山,所谓长歌之哀,过于痛哭。断碧分山,空帘剩月,故人天外。香留酒殢。蝴蝶一生花里。想如今、醉魂未醒,夜台梦语秋声碎。自中仙去后,词笺赋笔,便无清致。都是。凄凉意。怅玉笥埋云,锦袍归水。形容憔悴。料应也、孤吟山鬼。那知人、弹折素弦,黄金铸出

天接重云,月临残腊,时有幽意。化作瑶池,纷纷戏蝶,一色非人世。无情征雁,乘风南向,怅望有情难寄。暖惊梅,先传芳信,夜来万宝春到。中齐胜境,东藩和气,自有名园佳丽。一梦休嗟,三千好客,何处寻珠履。小堂人静,尊前清昼,好惜岁华如逝。管弦中,金杯更劝,朱颜皓齿。

忆昔儿子时,仁公两朱轓。吟篇与醉墨,零落遍湘沅。少长听鸣驺,清霜粲华轩。风流故多奇,欲说非一言。但闻天下士,扰扰向龙门。岂知千丈发,著此三家村。周馀乔木尽,始邮邯郸孙。兹行亦奇伟,可以诧仍昆。

收尽狂飙卷尽云,一竿晴日晓光新。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作好春。

古人参罢祖师禅,已证如如不动尊。想见脚根坚似铁,履鞋化石俨然存。

虽云误失风霜操,不替调羹为子贤。

黄钟九寸裁为律,六吕六律相配匹。嶰谷参差十二筒,猗管城子从此出。上古苍颉初制字,后人蒙恬始造笔。吴云不律燕云弗,韵书又以律为聿。曰方曰册刀削之,削之笔之作以述。析竹蘸墨丝其端,龙图龟书就篇帙。秋兔拔毛号毛颍,愈奇愈巧愈精密。修管执之以为柄,短管窍之以为室。

枚叟邹生笑语同,莫嗟江上听秋风。君看逐客思乡处,犹在图山更向东。

侍臣鸣珮出西曹,鸾殿分阶翊彩旄。瑞气迥浮青玉案,日华遥上赤霜袍。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肯念万年芳树里,随风一叶在蓬蒿。

风雨翛翛花事阑,余寒迤逦麦秋天。一春不见飞蝴蝶,几夜安闻叫杜鹃。林外画眉谁妩媚,花间绣眼自便翾。上林不家嘤鸣否,此日春归一黯然。

碧落无片云,虚庭积深雪。负舂还有谁,彻曙对孤月。岩松影拂翠不断,瀑水声来听忽绝。岫禅岫禅知也如未知,八面清风远远待时说。

朱颜已去鬓丝稠,知复人间几岁留?正可床头著周易,安能车上说春秋。齑盐日昳从儿好,弦诵更阑解我忧。时发一言常中理,绝胜问事不能休。

拔宅翛然上碧虚,神僊岂亦爱吾庐?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余。翠木萧森高蔽日,黄冠贫窭自畦蔬。残年安得长来此,一碗松肪读隐书。

台岳相逢麋鹿墟,识公风骨秀而癯。山林访道诚多切,云水期真进所如。炉鼎丹砂知炼己,关河霜霰不妨渠。它时应有衡阳雁,莫忘南来一纸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