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晨起对雨二首(其一)》
拼音和注音
gāo mián shì fāng qǐ , sì wàng dàn xiāo tiá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萧条:(形)寂寞冷落,没有生气:经济~。[近]萧索。[反]繁华。
四望:四望,汉语词语,拼音是sì wàng,意思是眺望四方,出处《周礼·春官·大宗伯》。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凄冽岁云晏,雨雪集晨朝。
高眠适方起,四望但萧条。
远氛白漫漫,风至林霭消。
流潦冒荒涂,清川亦迢迢。
遐瞻思莫穷,端居心自超。
览物思无托,即事且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