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栖栖南越鸟,色丽思沈淫。
暮隔碧云海,春依红树林。
雕笼悲敛翅,画阁岂关心。
无事能言语,人闻怨恨深。

作品评述

《鹦鹉》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栖栖南越鸟,
色丽思沈淫。
暮隔碧云海,
春依红树林。
雕笼悲敛翅,
画阁岂关心。
无事能言语,
人闻怨恨深。

诗意解读:
这首诗以鹦鹉为主题,通过描绘鹦鹉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困境、禁锢和无言的哀怨之情。

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栖栖南越鸟,色丽思沈淫。”鹦鹉栖息在南越地区,它们有着美丽的羽色,但却思念着自由的天空,感到沉闷和困顿。

接着诗人写道,“暮隔碧云海,春依红树林。”这句描述了鹦鹉所面对的困境。它们被困在雕刻的笼子中,无法自由飞翔,只能望着碧蓝的天空和翠绿的树林,心生依恋之情。

“雕笼悲敛翅,画阁岂关心。”这两句表达了鹦鹉的哀怨之情。雕刻的笼子限制了鹦鹉展翅高飞的能力,而周围的人们却对此毫不关心,他们不理解鹦鹉内心的悲伤。

最后两句“无事能言语,人闻怨恨深”,表达了鹦鹉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苦闷和不满,但人们通过鹦鹉的表情和声音,能感受到它们内心的怨恨和痛苦。

整首诗以鹦鹉为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禁锢、困境和无言哀怨的思考和感受。通过描绘鹦鹉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对待弱者的冷漠和无知的批判。鹦鹉在诗中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了那些受到束缚和压抑的个体,通过诗人的笔触,传递出了一种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困境和无声的呐喊,引发人们对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作者介绍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推荐

轩窗眼界开。

郡斋得无事,放舟下南湖。湖中见仙邸,果与心赏俱。不远风物变,忽如寰宇殊。背云视层崖,别是登蓬壶。突兀盘水府,参差沓天衢。回瞻平芜尽,洪流豁中区。气吞江山势,色净氛霭无。灵长习水德,胜势当地枢。朝宗动归心,万里思鸿途。

莫问神仙定有无,地灵断不着凡夫。我来便觉芒鞋好,飞上前山不用扶。

千金常恨邻难买,一笑那知盖已倾。

枯松强钻膏,槁竹欲沥汁。两穷相值遇,相哀莫相湿。不知我与君,交游竟何得。心法幸相语,头然未为急。愿为穿云鹘,莫作将雏鸭。我行及初夏,煮酒映疏幂。故乡在何许,西望千山赤。兹游定安归,东泛万顷白。一欢宁复再,起舞花堕帻。将行出苦语,不用儿女泣。吾非固多矣,君岂

老穉团栾鲤在庭,言姬为鼓玉琴声。起来同作悲风曲,倍觉先秋月影清。

卜筑藏修地自偏,尊前诗酒集群贤。半岩松暝时藏鹤,一枕秋声夜听泉。风月谩劳酬逸兴,渔樵随处度流年。南州人物依然在,山水幽居胜辋川。

不见当年丛桂枝,空山崄崒但霞霏。眼看春草萋萋遍,身是王孙未得归。

玉兔朝天去不回,空馀露井荐晨杯。屋铃不语湖如掌,无复凌空逸士来。

有美英瑶,于昭祥金。为策为章,业著徽音。德圣而尊,备举弥文。亿截万年,永辅尧勋。

孤芳移种自仙家,故着轻黄映日华。举世但知梅蕊白,不知还有蜡梅花。

霜风卷地起,落叶拥蜗庐。终日澹无事,一窗宽有余。坐多知力耗,食少觉心虚。嬾惰无新句,松声忽起予。

清嫌冰麝俗,淡学池鹅黄。情知不是蜡,风定有余香。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帘卷薰风夏日长。幽庭脉脉橘花香。闲看稚子引鸳鸯。四月雨凉思御夹,三吴麦秀欲移秧。不知身在水云乡。

风移覃土宇,云上浃群臣。(千秋节应制,《海录碎事》)

稽山九十翁,病起无气力。拥杖牧鸡豚,乃是老人职。一杯芋糁羹,孙子唤翁食。既饱负朝阳,自愧尔何德!

圣主久临御,戢戈息生娄。狂胡犯天纪,躣马舍虏庭。四海涨烽烟,白昼亦晦冥。不惟师无名,岂有间可乘。大将失经略,淮壖气如蒸。虏骑犯和州,采石势不胜。登坛刑白马,意气甚凭陵。朝廷颇忧虞,众心若摇旌。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皇天相我多,一失遂有能。黔黎卖钗钏,果见

醉卧长安市,思归东海涯。瓶馀残腊酒,梅花隔年花。日与愁为地,时凭梦到家。乡书三两纸,一读一咨嗟。

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相得故园成索寞,诗盟谁复为平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