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黄景仁的《红心驿》
拼音和注音
máo yán sān chǐ wǔ lǐ zhǎng , niú mǎ shǐ zá ní zhù qi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茅檐:茅檐máoyán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三尺:1.剑。2.法律。
五里:一个镇
牛马:(名)比喻被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里长:一里之长。仿周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
筑墙:筑墙zhùqiáng设置一道墙或用墙掩蔽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原诗
茅檐三尺五里长,牛马矢杂泥筑墙。
墙头时出野花朵,辛苦细趁行人香。
红尘欲暗日卓午,绿柳尚绾时青阳。
急须小憩饥尚可,不妨梦罢炊黄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