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病中

万事风吹过耳轮,贫儿活计亦曾闻。
偶逢新语书红叶,难得闲人话白云。
霜下野花浑著地,寒来溪鸟不成群。
病多体痛无心力,更被头边药气熏。

作品评述

《晚秋病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万事风吹过耳轮,
贫儿活计亦曾闻。
偶逢新语书红叶,
难得闲人话白云。
霜下野花浑著地,
寒来溪鸟不成群。
病多体痛无心力,
更被头边药气熏。

诗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王建在晚秋时节身患重病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诗的开头,王建以"万事风吹过耳轮"描绘了自己病中的无力感,意味着他的身体已经衰弱到无法感受世俗喧嚣之处,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接着,他提到"贫儿活计亦曾闻",说明即使是贫穷的孩子们也曾听闻过世间的繁华和劳动的艰辛,而自己却因病困于床榻之上。

然而,在这个病痛缠身的时刻,作者偶然间遇到了"新语书红叶",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美好,使他感到难得的喜悦。红叶象征着秋天的美丽和变幻,新语则代表着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这些稀缺的片刻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

接下来,王建描绘了草地上"霜下野花浑著地"的景象,表达了秋寒的临近。而"寒来溪鸟不成群"则突出了孤寂和寒冷的氛围,也与作者病中的无助感相呼应。诗末,他提到"病多体痛无心力",说明自己身体多病,疼痛使他无法有所作为,而"头边药气熏"则暗示了他身边的药物味道,进一步强调了他身体的病痛。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病榻之上的诗人的心境,展示了他在晚秋时节的病痛和孤寂。即使在身体的极度虚弱中,他依然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疾病和无助的痛苦感受。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王建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诗词推荐

草封支径路欲断,雨洗野花山更寒。西岭东冈烟漠漠,南溪北涧水潺潺。

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

碧云步障紫金蕤,风静秋高千万枝。娇额涂黄元自好,是谁深传密烟脂。

盈尺知丰稔,开窗对酒壶。飘当大野匝,洒到急流无。密际西风尽,凝间朔气扶。干摧鸟栖枿,冷射夜残垆。赞月登斜汉,兼沙搅北湖。惭于郢客坐,一此调巴歈.

寂寂南州少物华,有园池处只梅茶。荔枝花发差平等,不问分家富贵家。

穷耽世味不期骄,安得羹墙暂见尧。未到闻韶饮三月,且求陋巷乐箪瓢。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绿阴轻处记春踪,芳草虽残饮兴浓。明日清和天更好,不须愁听晓楼钟。

舫斋苍竹雨声中,一曲琵琶酒一锺。恰似浔阳江上听,只无明月与丹枫。

何人解管身中事,今我才知学有源。养得心源身事毕,春花秋月共忘言。

梅花枝上东风软。朝来吹散真香远。雅淡有余清。客心和泪倾。美人临别夜。月晃灯初灺。玉枕小屏山。眉尖曾细看。

金支烨烨映宣宫,致福诚由上德崇。九庙灵光流自远,七明嘉种感潜通。瑞图丹采终难状,药谱神功未易通。更览诸公赓和句,方知汉祀曲非工。

山雪照湖水,漾舟湖畔归。松篁调远籁,台榭发清辉。野岫分闲径,渔家并掩扉。暮年诗力在,新句更幽微。

绿萍池沼絮飞忙。花入蜜脾香。长怪春归何处,谁知个里迷藏。残云剩雨,些儿意思,直恁思量。不是莺声惊觉,梦中啼损红妆。

唤回残睡强矜持,浅破朱脣倚笛吹。千古妖妍磨不尽,长随春色上花枝。

和我閒中句,俱来作者人。步吟才勃窣,耸咏忽嶙峋。浪说能声喜,端虞试问巡。天资固有分,野性杂难驯。

同官赣水总青春,消息中间两不闻。道我未衰君莫戏,不须看我只看君。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辉。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天界仁贤镇一方,坐令歉岁作丰穰。尽锄海上鲸鲵迹,顿肃庭中雁鹜行。万室共知歌邵杜,千年重喜见龚黄。修龄已逐阴功长,不待邦人献寿觞。

洞庭乾坤日夜浮,月明天净最宜秋。何人独卧清风里,万顷烟波一叶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