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闻雁

微日输晴宿霭妆,征鸿迎暖到南州。
相呼相唤稻粱熟,年去年来芦苇秋。
琴操曾遗中散恨,海濒还见子卿不。
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

作品评述

《暮秋闻雁》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弱的阳光透过晴朗的天空,淡淡的雾霭如妆点一般。南方的州城迎来了温暖的候鸟。它们相互呼唤,稻谷和谷物已经成熟,岁月流转,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曾经演奏过琴曲,留下了中散的悲伤,海边依旧见到了子卿的身影。傍晚时分,不要离开江边的楼阁,这里长久以来是别离之人倚靠的地方。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时节的景象,通过描写微弱的阳光、晴朗的天空和淡淡的雾霭,展现了秋天的凄美氛围。诗中提到的候鸟迁徙,稻谷和芦苇的成熟,以及琴曲中的悲伤,都是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海濒还见子卿不”是指子卿这个人物即使在海边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暗示了诗人对于亲友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表达了对别离的不舍和对归乡的期待,江楼成为了别离之人倚靠的地方。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离别和思念的感慨。同时,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流畅,给人以悠扬的音乐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深沉的情绪和诗意的美。

作者介绍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诗词推荐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寄迹小园中,馀春接初夏。问木木成阴,问花花已谢。黄鹂出幽谷,杜鹃叫长夜。把酒酌园婆,远客此税驾。有时吟声高,鬼神莫惊怕。

人生一世。如此元如此。造化都从起时起。看庭前桃李,弄蕊开花,还又看,一度成阴结子。母寿亲认取,叶叶枝枝,一气分来结成底。更得故人书,遗我新词,把寸心、分明指似。信过眼、浮华几何时,剩培植根心,等闲千岁。

绿筠移种不多时,添我溪南一段奇。会看明年春雨后,满林头角箨龙儿。

四寸红牙一幄筹,万山牛马去如流。天西日落长安近,塞外云开滴博收。草奏隃麋宫墨重,谈兵鸡舌宝香浮。都将湖海元龙气,压倒文饶百尺楼。

行尽天涯白发新,槿篱竹屋著闲身。读书达旦失衰病,食菜终年安贱贫。正使寄声无薛孟,不妨同里有荀陈。从今杖履时相过,花柳村村次第春。

与人尤严师友,名世不在文章。既是来从颜巷,如何去傍刘墙。

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洲渚敛寒色,杜若变芳春。无复归飞羽,空悲沙塞尘。

云昏山色收图画,雨过泉声杂管弦。马上得晴春满眼,好花迎客亦嫣然。

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

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

崖阴日惨惨,石润露漙漙。何似蓝田下,高并玉山寒。

几日不见青山面,今日青山树色多。风花落水似濯锦,野鸟隔帘如唱歌。年老无成真可笑,世情不合奈之何!柴门本自无车马,昏晓时闻响玉轲。

雁峰之水蒸若湘,虎城之水贡若章。双水朝宗气浩浩,诸生读书声琅琅。葛溪支派小双水,冯君领会水之理。东西决流二本非,左右逢原两端是。开窗观澜参浴沂,涵泳无往非圣涯。水哉水哉不尽意,归欤归欤有余师。

肩舆转绿畴,跨浦蹑石梁。暮投瑞峰宿,野色杂莽仓。鱼盐海市隘,松竹山径凉。解衣借僧庐,煮茗涤枯肠。顿忘庚火争,秋色已侵床。古戌此何夕,冠盖来徜徉。一杯偶相属,荔丹咀冰霜。哦诗兴清绝,天池看鹏翔。

欲治烦恼更无方,只有头陀理最长。不待存亡始知梦,故应交臂已凄凉。

桐飞一叶海天秋,戎马江关客自愁。五载干戈初定局,几人旗鼓又争侯。须知国破家何在,岂有舟沉橹独浮。旧事崖山殷鉴在,诸公努力救神州。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参辰昭文物,宇宙浃声名。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骄子起天街,由来

繁华随逝水,日暮朱楼空。哀哀徐州妾,事主不及终。空房辍膏沐,明妆欲谁容。春风燕子来,秋风燕子去。

独立春江古岸基,风帆沙鸟总忘机。今朝闻有巢湖信,南陌东阡迟子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