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山四首其二四禅寺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作品评述

《游太山四首其二四禅寺》是苏辙在宋代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游历太山时参观禅寺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末法衰微的忧虑。

诗的开头,山蹊宽阔,足够容纳车箱,深入其中可以得到收获。这里借山蹊的意象,暗示了一种修行的道路。

接着描绘了一座古寺依山而建,与周围的山峰互相致意。此处通过山峰与寺庙的互动,表达了寺庙与自然融合的景象,具有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下一段描述了樵夫和苏辙一同走进寺庙,看到草木凋零、佛事冷落的情景。这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佛教衰落的现实。这种草木凋零的景象与佛事的萧瑟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然后是苏辙与居住在寺庙中的僧人、麋鹿的相遇。诗中表达了苏辙作为访客的羞涩与僧人的羞涩相呼应,展现了人与自然、文化的交汇点。

接着提到了寺庙中的两座碑,面对风雨依然屹立,象征着法则的存在。八分存法则表示法则完整无缺,不容侵犯。

下一段回顾了历史,提到了唐代义靖师(指玄奘)万里西行至西域取得华严经,并亲自翻译回来的壮举。这表达了对佛教文化传承的敬仰和推崇。

之后,诗中提到了石室中保存着遗文,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表达了佛教教义的广阔和普及性。

接下来,诗人提到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这里变化浩难名指的是世间万物瞬息万变,难以被凡人所称道。丹青画京邑表示即使通过绘画表现城市的美丽,也无法完全展现它的真实。

最后一句"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表达了诗人对末法衰微的忧虑。粲然共一理指的是佛教的教义,而眩晃莫能识表示这种教义的深奥和超越凡俗的性质。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末法时代的悲伤和无奈,认为这种衰微只能使真正的修行者感到悲痛。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景仰和对末法衰微的忧虑。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历史故事的对比和象征,营造了一种静谧、凄凉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老觉空生易得年。闲居那复问旌旃。一丘春静自回旋。翁善于人知美矣,我行于世转乖然。清词俾寿喜言传。

一元播群卉,其气清以馥。诗人竞称许,胡然於梅独。黄宫播雷鼗,玉管动葭毂。惟梅命於阳,清艳照朴蔌。正冬白堆墙,初夏黄绕屋。纯乾禀自高,奚止香百斛。又从晏阴后,仍作来年复。番君为筑亭,挥弄月盈掬。可敬不可玩,醉语惧三渎。

顾我虚罍耻,知君余沥多。庭前有春雪,如此薄寒何。

春霰霁征涂,离人向蜀初。还抛博士蕝,贪佐使君旟。藻思夸名阁,忠怀慕叱车。布刀多计吏,行矣数通书。

甲子头春雨。知老天、净洗荆扬,十年烟雾。夜半堕中星一颗,飞下五云深处。帝亲敕六丁呵护。须信斯人为世瑞,非人龙、定是文中虎。斗世道,系天数。此儿殊怕人惊顾。况当家、廷评为祖,大中为父。料想廷评公一笑,笑对大中共语。应自把、小程夸取。会见九州熙白日,做状元、宰

名贤得位古来难,君有高名宇宙间。愿率众星环北极,要令百世仰西山。

地迥湖宽春草酥,年年此地牧天馰。玉花骢里龙归去,金粟堆前鸟自呼。苑厩尚虚三万柱,柳林集得许多乌。即今未有王良眼,山子飞黄岂是无。

苍山走南门,雉堞隐相并。明湖眇东汇,乱石皆北向。势如渴虹奔,饮首临巨涨。孤亭压其颠,洼石类盆盎。十手可对饮,斧凿自天匠。平生爱山水,脱身事幽访。落帆绝壁下,登探俯清旷。冥冥沙鸟逝,泛泛渔舟漾。崩崖露黄肠,云是古人葬。我闻襄阳山,兹名乃相况。羊公仁足怀,杜子

山城枕江流,梵刹云中起。钟鸣万户开,人在莲华里。

心清闻妙香,宴坐旃檀林。坐香元不断,莫作死灰心。

林梢拂晓禽初哢,门外经春柳自摇。可叹流年催白发,便将幽意属芳条。玉杯放酒成萧索,锦帐留灯照寂寥。任是名园更风雨,残枝须插醉明朝。

伊昔为君御,儒流赖主盟。执经容后进,倾盖若平生。坐见埋黄壤,空劳望赤城。友朋相与泣,反袂不胜情。

远看空碧混崔嵬,近见重重翠作堆。古木阴中藏洞府,乱云深处出楼台。文禽耀日来相唤,羽客乘风去不回。惟有东坡旧游迹,屐痕犹自遍苍苔。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

乘驴雪中来,别我千里归。江南梅花发,身与越乌飞。几年客大梁,著尽箧中衣。空余一束书,去恨识者稀。

绿遍芳郊木。早红褪香干,堪叹韶华瞬目。薄_东皇缘底事,得恁匆匆去速。正永日、初长晴淑。忧忆夜来成梦处,记分明、浑似瑶台宿。人语静,燕双逐。纱窗一炷沈烟馥。拚淋浪剧饮,高枕春酲草屋。无计留春添怅望,空写新词叠幅。算负却、照妆画烛。欲说萦心些个事,恐教人、蹙损

夜来几阵隔窗风,便恐明朝已扫空。点在青苔真可惜,不如吹入酒杯中。

橹枝讴轧出烟津,醉倚船篷岸幅巾。禹穴探书惭旧学,涂山执玉记前身。云低野泽号新雁,露湿芳洲老白苹。逸少亡来欲千载,眼中髣佛见清真。

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

白氎行缠,青巾包结,几年且混常流。寰中谁见,心地自清幽。雨散昆仑顶上,香润遍、琼圃无忧。灵芽长,如今寒暑,饥渴总何愁。诸公,须著力,尘缘扫尽,师旨坚求。看天边、飞金走玉难留。住个庵儿不大,争恋得、月馆青楼。台山里,从人一任,说个好苏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