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檗吞针
- 拼音niè bò tūn zhēn
- 注音ㄋㄧㄝ ˋ ㄅㄛˋ ㄊㄨㄣ ㄓㄣ
- 成语解释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 成语出处唐 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 近义词
- 反义词
词语解释
- 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网络解释
- 啮檗吞针
- 啮檗吞针,成语,读音为niè bò tūn zhēn,释义为食物极难入口,出自唐·康骈《李使君》。
“啮檗吞针”单字解释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2.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啮:咬(多指鼠、兔等):虫咬鼠~。...
檗:见〖黄檗〗。...
针:1.缝衣物用的工具,细长而小,一头尖锐,一头有孔或钩,可以引线,多用金属制成:绣花~。缝纫机~。 2.细长像针的东西:松~。指南~。表上有时~、分~和秒~。 3.针剂: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