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答右史于都城见卖牡丹者因忆故园之作(其一)》
拼音和注音
shàng yuàn fán huá cǐ yī shí , mǔ dan piān mèi hàn gōng z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牡丹:(名)①叶子有柄,羽状复叶,单生花,分深红、粉红或白色的落叶灌木。②指这种灌木的花。
一时:(名)一个时期:此~彼~。②(名)短时间:~半刻|这事~还解决不了。③(副)临时;偶尔:~想不起来了。④(副)时而(限于连用):天气~冷~热。
汉宫:汉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繁华:(形)繁荣热闹:~的都市|王府井是北京最~的地方。[近]繁荣。[反]萧条|荒凉。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上苑繁华此一时,牡丹偏媚汉宫姿。
故园春色无人赏,零落空山只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