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

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
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

作品评述

《十月一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该诗描绘了十月初一的景象,其中包含了对南国和北国气候的描述,并反映了人们在这一日的重要节庆活动和旧俗的传承。

诗词中的“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意思是说南方有瘴气,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即便到了冬天也不算困难。这句话揭示了南方气候较为温暖,即便是进入冬季也不会像北方那么严寒。

接下来的两句“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以夜郎溪和白帝峡为景点,通过描绘它们的气温来对比南北之间的差异。夜郎溪的阳光照射下,感觉如同初春的气温,而白帝峡则因为其地势的特殊,风寒更加严厉。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这两句描述了人们迎接十月初一这个重要节日的喜庆氛围。南国的气候相对炎热,人们给自己蒸着房子,像千室一样热闹,而北国则更为寒冷,人们聚在炉火旁边温暖身体。

最后的两句“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则表达了十月初一在南方地区的重要性和传统习俗的保留。这一日的到来,使得南方人民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相互庆祝、欢乐,重温传统的节庆活动。

这首诗的译文大致为:南国的瘴气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即便是冬天也不算困难。夜郎溪阳光明媚,仿佛初春的温暖,而白帝峡则因地势高而风寒严厉。南国人们如同蒸千室一样热闹,而北国则因寒冷而聚在炉火旁。十月初一这一重要节日在南方非常重要,人们依旧保留着旧俗,自发地相互庆祝和欢乐。

这首诗通过对南北气候对比的描绘,展示了南国和北国的区别,并通过描绘十月初一这个重要节日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庆祝、欢聚和共同传承旧俗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民风淳朴、节庆习俗的保留和重视。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木落霜清秋色霁。菊苞渐吐金英碎。佳节不随东去水。谁得会。黄花开日重阳至。三径旧栽烟水外。故园凝望空流泪。香色向人如有意。挼落蕊。金尊满满从教醉。

北渚有狂士,病卧忘四时。绿暗知春晚,叶落识秋期。西风日已高,凝露方自兹。独有岁寒心,不负流水知。

魏佛狸,饮泗水,黄金甲身铁马箠。睥睨山川俯画地,画作西方佛名字。卷舒三军如使指,奔驰万夫凿山觜。云中孤月妙无比,青莲湛然俯下视。击钲卷箠抽行营,北徐府中军吏喜。度僧筑室依云烟,俯窥城郭众山底。兴亡一瞬五百年,细草荒榛没孤垒。

高陵者,吴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盘门外三里。其妻吴夫人,子长沙桓王,皆附焉。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与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访之。征君因言:“余向曾过此,闻父老言地属沙湖金氏墓,上有木如虬龙然,每阴雨,若鬼物操舟荡漾之状。人或逐之,不见。寻伐树掘地,得金船长二尺许

京洛倦游后,江南感慨多。壮怀伤岁月,醉眼小山河。无路通谈说,穷年谩揣摩。知音如有遇,终采击辕歌。

帝里谁无宅,青山只属君。闲窗连竹色,幽砌上苔文。远近高低树,东西南北云。朝朝常独见,免被四邻分。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栏。春榭笼烟暖,秋庭锁月寒。松胶黏琥珀,筠粉扑琅玕.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

老分符竹发疏疏,手把南徐一纸书。端恨相望隔函谷,故应时展凤林图。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旅锁倾城慰寂寥,诗篇到眼见贤劳。三年鸾凤风声好,万里骅骝地步高。

花稀让林稠,苗疎与田远。共欣永日宽,更笑余寒褊。穷阎多乐事,粲粲翠幄展。惜君盍少假,忽泛江流缅。三年纲纪地,一意圭玉琬。臞儒道义深,傲吏威棱浅。山鞋蜡已就,画笔枯未吮。不上雁荡峰,何由寄高蹇。

火伞朱旗总叱开,新凉稍自白苹回。世人枉了嗔风伯,到底烦渠送雨来。

旧擢庚寅第,新题甲子篇。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

金带重,紫袍宽。到头不似羽衣闲。君王若许供香火,神武门前早挂冠。

春来日渐赊,琴酒逐年华。欲向文通径,先游武子家。池碧新流满,岩红落照斜。兴阑情未尽,步步惜风花。

万态千端一瞬中,沁园芜没伫秋风。夜警池塘冷,蝙蝠昼飞楼阁空。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今朝陌上相非者,曾此歌钟几醉同。

山无凤皇飞,洞有仙人迹。蝙蝠大如鸦,莓苔遍上屐。自惭无道骨,安问缘云客。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仙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生涯未办阔疏酒,书册相携检点梅。过眼事真如堕甑,向人口合且衔枚。昨窥古镜十分瘦,病起晴窗一砚埃。举世好竽吾好瑟,故人犹索写诗来。

杏花窗底人中酒。花与人相守。帘衣不肯护春寒。一声娇嚏两眉攒。拥衾眠。明朝又有秋千约。恐未堪梳掠。倩谁传语画楼风。略吹丝雨湿春红。绊游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