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

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内政由股肱,外政由诸侯。
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
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
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

作品评述

《论政》是邵谒创作的一首唐代诗词。诗意表达了对政治的思考和对治理庙堂的忧虑。

诗中作者表达了对政治人才的珍视和重要性的认识:贤能的人才才能治理天下,只有担负天下忧患的人才才是真正贤明的。孙弘不肯掌管政务,丙吉也不愿去请教他。内政由心腹股肱来治理,外交政策则由诸侯来决定。

作者认为,如果股肱政治得当,各个诸侯也会主动自修,国家才能得到良好的政治秩序和稳定。然而,如果政治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安。

诗中提到“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意味着如果国家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那么社会上将会出现无数的问题和矛盾。作者还指出,就像一片叶子掉落并不能代表整个树木的死亡一样,不能因为个别现象而否定整体。

诗中引用了历史上的典故,如朱云不直则汉帝会自由,子婴失国后渭水仍然东流不止。这些典故都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的深入思考和对历史的参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的深刻观察和忧虑,诗意深沉而且警醒,寓意深远。它呼唤着人们对政治问题的重视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邵谒 唐(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邵谒的生平

书堂石简介
  在粤北翁源县,有一个让翁源百姓引以为傲的唐代文化遗址——书堂石。书堂石筑于三华镇翁江河中心的一个小岛之上,形状极似一艘在激流中逆水而上的航船。岛上岩层重叠,山石嵯峨,书堂石室倚岩而筑,岩墙交错,浑然一体。现虽已残墙断壁,但其结构奇特,古朴天然,傲然屹立,尉为奇观,时常吸引过往游人驻足观望、拍照留影。书堂石之所以让翁源人引以为傲,不仅仅在于其历史的悠久、风景的秀丽,还在于它是翁源名人——晚唐诗人邵谒读书的地方。
  邵谒是晚唐时期现实主义诗派的客家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有诗十集,今不存。唯《全唐诗》存其一卷,共三十三篇。因其久居长安,诗名熠熠,世称“岭南五才子之一”。

个人出身
  邵谒出生贫贱,但自幼就有鸿鹄之志。他说:“丈夫之志不大,何以佐乾坤。报仇不用剑,辅目不用兵。”希望以自己的才学,为朝廷效力,实现“愿君似尧舜,能使天下平”的政治抱负。
  据清代《韶州府志》及清嘉庆版《翁源县志》记载:邵谒年青时,屈为县吏。一天。县令有私客到访,再三令邵铺床待客,邵认为县令有意作贱自己,决不应从,并说:“我是给你们铺床的吗?大丈夫怎能当你们的劳役呢?”县令听后怒发冲冠骂道:“下贱侍从如此大胆,绑出县衙去!”于是,左右差使便将邵谒拖出县衙。邵谒怒不可遏,一边拨刀割断头发挂在门上,一边发誓道:“学苟不成有如此发!”然后振臂离去。

勤学苦读
  邵谒离开县衙后,逆流而上,来到距县城十里路的罗江水(即今翁江河)中心——猪麻冲急滩石上筑造书堂。从此,邵不分昼夜,发愤攻读,发髻蓬乱也懒得梳理。乡亲笑他痴呆,他也不以为然,只是束发苦读不已。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后,他博通经史百家,长于乐府,尤其精通古音律。咸通八年(公元866年),他被举荐到京城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成了一名国子生。邵在京城期间,或勤学苦练,攻习学业;或聚友集士,吟诗作赋;或谈古论今,讥讽时弊,度过了一生中最畅快的时光。

为官刚正
  邵谒在国子监读书很久,和他相好的都是名士,但由于他刚正不阿,写诗作文多针砭时政,不得当政者重用。如其一首《论政》有“内政由腹肱,外政由诸侯;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等诗句;另一首《岁丰》则曰:“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贫士无粮畴,安能得稼穑。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太息。为供豪者粮,设尽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强者得。”正如明朝嘉靖间翰林学士黄佐所说,邵谒“作诗多刺时事”,“其言凌突而触刚”,敢于抨击统治者和剥削阶级,因此,苦读诗书,诗作“声华奕奕”,“竞不第甲科”。
  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国子监助教温庭筠(晚唐著名诗人)十分赏识邵谒才学,对其屡不得志的遭遇颇为同情,便汇集邵诗作《岁丰》、《春日有感》、《寒女行》等数十篇,为之揄扬,以振公道,才使邵谒登上进士第。

人物影响
  温庭筠称其诗“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黄佐则赞邵谒曰:“五岭以南,当开元盛时,以诗文鸣者,独谒与曲江公(张九龄)巍然并存。”
  邵谒自咸通八年离开家乡后,一直未再归故里,然而家乡人一直怀念他。相传有一年乡里人降巫,巫公自称邵先辈回来了,念诗一首:“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年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处,隔溪遥见旧书堂。”
  从那以后,翁源百姓便把他当作神化了的先辈,在书堂石旁建造庙宇供奉。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翁源县知县朱景运特意将邵谒塑像移置堂前正座,并提一联曰:“青山半壁疑黑髻;明月中流尚读书。”
  邵谒的数十篇诗今犹在,虽然,在整个唐朝收进《全唐诗》的有近五万首诗,诗人多达二千多人,邵谒及其诗作只能算是满天星斗中一颗闪亮的星星。但是,从现仅存的诗作中可以看到,早在唐代,粤北偏僻客家山村里出了一位勇于正视现实,敢于抨击统治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是难能可贵的。
  如今,书堂石的古墙屋迹仍然存在。石山附近,青山对峙,草木丛生。翁江河流经书堂石山脚,一泻而下,数里之内犹可闻哗哗水声,宛如阵阵读书声,又似“日暮啼鹧鸪,芳草萋萋绿。缅想古贤迹,为鼓琴一曲”。

邵谒的介绍

  少为县厅吏。有客仓猝至,令怒其不搘床迎待,逐去之。谒遂截髻挂县门上,发愤读书。隐居离县十余里之某湖,环室皆水。平居如里中未冠儿,鬅髺野服。遂工于诗。累应举,年三十,犹未得第。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至京师,为国子生。时温庭筠为主试,颇悯寒苦,乃榜谒诗30首,广为誉扬。释褐后赴官,不知所终。谒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晚唐时期,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截其发悬于县门,并发誓曰:“学苛不成有于发”,之后匆匆离去。邵后来到罗江水(即今翁江)河心小岛上隐居攻读,苦读三年,学业大进,于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赴长安入国子监,得诗人温庭筠赏识并力举,诗名大振,后登进士第。邵谒有诗32首选入《全唐诗》。温庭筠称其诗“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明代进士黄佐赞邵谒曰:“五岭以南,当开元盛时,以诗文鸣者,独谒与曲江公(张九龄)巍然并存。”后来为何邵谒默默无闻?想必是其诗多抨击时事,敢为被压迫者鸣不平,故不得当政者的赏识。如邵谒诗《岁丰》曰:“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贫士无粮畴,安能得稼穑。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太息。为供豪者粮,设尽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强者得。”另有《自叹》、《寒女行》等篇,都反映了他的疾世的思想。

诗词推荐

溪溪绿树间红花,道是桃源是若耶。西近青山东近郭,白云低处是君家。

感伤

二十五年丁令威,二十五日鬓成丝。尘埃满面脚欲破,酒肉薰心舌尽痴。雨出郭门聊一洗,日从原口便相随。振衣直上千峰顶,却寄金山长老诗。

感伤

床前两小女,各在天一涯。所愧为人父,风物长年悲。

感伤

坏不坏,随他去也。大千界句里了无钩锁机,脚头多被葛藤碍。会不会分明,底事丁宁杀。知心拈出勿商量,还我当行相买卖。

感伤

世人纷华都不见,眼前惟见读书尊。百千难过尚惊惕,三十岁前尤苦辛。少日只知艰险事,老年方识太平身。家风幸有儿孙继,足以无心伴白云。

感伤

天色混波涛,岸阴匝村墅。微微汉祖庙,隐隐江陵渚。云树森已重,时明郁相拒。

感伤

衰疲坐甑极蒸嘘,念子柯山守旧庐。卢叟今无僧送米,董生时有吏征租。上书自荐心应耻,扶策躬耕计未疏。虎豹九关今肃穆,王门行看曳长裾。

感伤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

感伤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迅风飘野路,回首

感伤

清溪东南驰,碍此碧玉峰。蛟龙夜相宅,奋迅生雷风。剨开两贝阙,凿翠成珠宫。坐令空洞处,一水油然通。泉流百道来,投注万斛钟。不知深几许,湛若鎔青铜。定应天下稀,岂但湘南雄。嘉与二三子,叶舟渺相从。周旋乳盖底,荡漾菱花中。为我告行客,无为苦匆匆。小酌清泠渊,洗汝

感伤

势途勇退似差贤,焉用鸿门切盾肩。早赐輼輬埋厚夜,宁扶楖栗走荒巅。泥龟不羡鹍鹏路,粪菌徒输栝柏年。我谓是身如尺璧,深藏短褐庶能全。

感伤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感伤

干旄羽籥相亏蔽,一进一退殊行缀。昔献三雍盛礼容,今陈六佾崇仪制。

感伤

城高倚峭巘,地胜足楼台。朔漠暖鸿去,潇湘春水来。萦盈几多思,掩抑若为裁。返照三声角,寒香一树梅。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分符颍川政,吊屈洛阳才。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棋翻小窟势,垆拨冻醪醅。此兴予非薄,何时得奉陪。

感伤

几年尘虜复征蛮,分阃功成两鬓斑。新画仪形当汉阁,旧铭勋业在燕山。龙泉照步文犀涩,马埒堆金骏足閒。时泰无因问充国,晓窗风雪梦阳关。

感伤

吴台越峤两分津,万万樯乌簇夜云。吟尽长江一江月,更无人似谢将军。

感伤

莫道闲中一事无,闲中事业有工夫。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

感伤

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感伤

六龙骧首晓駸駸,七圣陪轩集颍阴。千丈松萝交翠幕,一丘山水当鸣琴。青鸟白云王母使,垂藤断葛野人心。山中日暮幽岩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感伤

年时今日,御双凫曾到、蓬壶方丈。元是王孙生此夕,红紫娇春成行。数曲栏干,一双蓂荚,正傍瑶阶长。风帘斜处,有时新燕来往。犹记不住称觞,挥毫著语,更与书扁榜。转首还逢汤饼客,景物依然和畅。待赋新词,说些消息,教倩飞琼唱。南班虚席,看随丹诏东上。

感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