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潜女

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奢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
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

作品评述

《于潜女》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裙缟袂于潜女,
两足如霜不穿屦。
奢沙鬓发丝穿柠,
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宫妆传父祖,
至今遗民悲故主。
苕溪杨柳初飞絮,
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
不信姬姜有齐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叫于潜女的女性形象。她身穿青色的裙子,丝缎般的衣袂拖于地上。她的双脚洁白如霜,不需要穿鞋履。她的发鬓如奢华的珍珠,发丝穿插着柠檬花。她在狂风暴雨中迈着轻快的步伐穿过障碍物。她传承了老濞宫妆,这是祖辈留下的美丽装扮。然而,现在她成为了被遗忘的人,遗民们为故主的不幸而悲伤。于潜女在苕溪,杨柳刚刚飞舞着细蓬,她照着溪水画眉,渡过了溪流。当她遇到樵夫返回,她会以妩媚姿态迎接他,以表达对那些在齐鲁地区的姬姜之美的怀疑。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于潜女的形象,通过对她的服饰、容貌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苏轼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于潜女的特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风采和迷人之处。

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和社会的元素。老濞宫妆是指古代宫廷中的妆容,这表明于潜女来自于一个古老的家族。然而,尽管她身处于这样的家族传承中,她却被现实所遗忘,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姬姜之美的怀疑。姬姜是古代齐国的美女代表,齐鲁指的是齐国和鲁国的地区。苏轼以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质疑了姬姜之美是否真实存在,强调了于潜女的独特和无法替代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于潜女的描绘以及历史和社会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苏轼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美的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卫氏一儿足,他人总不如。一麾欣义檄,千骑拥潘舆。台岳伤归旐,青山满送车。佳城流庆远,旁可万家居。

大地绝纤埃,何人眼不开。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羸鹤翘寒木,狂猿啸古台。长沙无限意。

纱帽度残春,虚舟寄一身。溪边逢越女,花里问秦人。古塞连山静,阴霞落海新。有时城郭去,暗与酒家亲。

苍颉制字傅闰皇,鬼神夜器殊仓黄。语言声律未易下,嗟吾楚产学北方。又能经术馀吏事,笔墨岂足尽所长。邮亭一夕饮离觞,他年富贵勿相忘。天无烈风海波静,白雉九译贡越裳。盛时努力早出仕,成诵姬旦坐明堂。

柳线穿来网上鱼,宽偿所直办朝厨。烹鲜不及为亲养,一笑分羹问二雏。

秋容一洗,不受凡尘涴。许大乾坤这回大。向上头,些子是周鹗搏空,篱底下,只有黄花几朵。骑鲸汗漫,那得人同坐。赤手丹心扑不破。问唐虞、禹汤文武,多少功名,犹自是、一点浮云铲过。且烧却、一瓣海南沈,任拈取、千年陆沈奇货。

呼儿急走送筠篮,敌暑惟应此物堪。一握青瑶含秀润,满襟寒雪沍清甘。搔园底用修邻怨,剪棘聊应益盗惭。它日傥收遗瓣种,离离虎掌遍山南。

敝车羸服豫章城,几向东湖得细行。不但屡来人似识,白鸥相惯亦忘惊。

水宿屡迁次,寒深霜染衾。孤征惮早起,半醉喜微吟。舟子每相谑,渔人时见寻。悠悠客途里,倚棹看秋阴。

先朝筑此要防边,不遣胡儿见战船。遮断难传河朔檄,修来大费水衡钱。书生空抱闻鸡志,故老能言饮马年。惭愧戌兵身手健,箔楼各占一间眠。

林坞藏幽芳,丛桂团苍玉。子落明月中,香生流涧曲。风前堕粟金,雨余明净绿。伍以荃兰幽,愧彼桃李俗。中有道人居,清名纪仙箓。为花歌古香,对酒不忍触。

落日几呼渡,佳夕每留关。有时来照清浅,鬓雪似潘安。一曲亲蒙君赐,两岸更无人迹,惟见鹭飞还。隙地欠栽接,蕉荔杂黄丹。柳全疏,松尚幼,怕摧残。旁人笑我痴计,管钥费防闲。翁意在乎林壑,客亦知夫水月,满腹贮清寒。赋咏差有愧,赤壁与滁山。

有人教我向衡阳,一度思归欲断肠。为报艳妻兼少女,与吾觅取朗州场。

古调不同俗调,后儒多异先儒。美蔡中郎幼妇,呵郑司农老奴。

竹深草长绿冥冥,有路如无又断行。风亦恐吾愁寺远,殷懃隔雨送锺声。

山光轩上几闲游,潭毒关前又小留。麦陇雪苗寒剡剡,柘林风叶暮飕飕。马行剑阁从今始,门泊吴船亦已谋。醉眼每嫌天地迮,尽将万里著吾愁。

香气恼人休不得,荒林月里夜相过。花应笑客有底急,客若不来花奈何。

檐滴新春雨,窗昏半夜灯。病无诗一字,穷赖酒三升。世路涩如棘,祠官冷欲冰。残年只此是,年少解飞腾。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慧刀挥处人头落。虹霓万道冲云脚。灭尽我人心,何劳向外寻。白莲生火里,法忍无生死。忍辱两皆空,龟毛兔角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