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

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
石城几换主,天堑谩连空。
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
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

作品评述

诗词中文译文:
在金陵怀古

恃靠山险而不种植德行,
对国家的兴衰感到无奈。
石城几度更换统治者,
天然的堑壕空空地相连。
皇帝的道路上,农民的坟墓交错,
高台上聚集着放牧的牧童。
被打破的碑碣上,仍能读到字迹,
多有晋朝英雄的记录。

诗意和赏析:
《金陵怀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陵(即现代南京)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描述金陵的历史变迁和景观,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无奈和对过去英雄事迹的纪念。

诗中的“恃险不种德”意味着金陵地势险要,但人们却没有种植道德和美德。这一现象让诗人感到惋惜,因为一个国家要想兴盛,除了有自然条件的优势外,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然后诗人描述了金陵石城的更迭,指出金陵曾多次更换统治者,不断经历政权的更替。而“天堑谩连空”则表达了金陵地势高峻,但却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形成有效的防御或保护。

接下来,诗人以御路(皇帝的道路)和民冢(农民的坟墓)作对比,强调了统治者和普通人的差异。御路上可以看到皇帝的痕迹,而民冢只能看到普通人的坟墓。高台上的聚集的牧童则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与皇帝在御路上行驶形成对比。

最后,诗人提到了被打破的碑碣,指的是过去历史的遗迹,但仍能看到字迹。这是对晋朝英雄的纪念,也是对曾经的辉煌时刻的回忆。

整首诗以金陵为背景,通过对地理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感慨,并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作者介绍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王贞白的轶事趣闻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

王贞白的生平

  王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尝寄御沟诗与诗僧贯休,有“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句。
  他日面晤,语及此。贯休道:“当改一字”。
  贞白拂袂而去。
  贯休乃书一字于掌心以待,贞白果还,曰:“此中涵帝泽,如何”?
  贯休出掌示之,不异所改。
  二人遂订深契。乾宁二年,(公元八九五年)登进士第。
  榜下,物议纷纷。诏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覆试,仍中选。
  七年后,授校书郎。
  后迟隐以终。
  贞白常手编所作诗三百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新唐书志只录诗集一卷。此从唐才子传)传于世。
  后以世乱而不仕,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四大诗人”,手编所作诗三百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共七卷。
  唐·乾宁二年张贻宪榜(895)登进士,是广丰县第一个进士。
  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授职校书郎。
  昭宗奔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后,为避世乱而退居家山,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进。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诗,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尊以为师。
  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丰县众多的文人当中,只有其占有一席之地。所作诗300首及赋文合为《灵溪集》7卷,《全唐诗》共录其诗78首,其中卷24有1首,卷701有65首,卷885有12首。但不知什么原因,最为著名传唱千古的名篇《白鹿洞》“读书不觉春己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却没有收进《全唐诗》中。
  五代十国·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中兴元年)病卒于故里,葬于广丰县县城西门外城壕畔,并建有王有道公祠(今已废)。遗著自编有《灵溪集》7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补编》存诗12首。

诗词推荐

飞流溅沫瀑争礲,电击雷惊江落洪。尽日喧喧不能息,诵书妨我课儿童。

不是无知己,相忘独有君。孤襟开皓月,往事付浮云。

不见虹桥接幔亭,空余水绿与山青。客来剔出些奇胜,五曲溪头大隐屏。

侍中版奏,产外严中。出自玉房,祥褕被躬。我龙受之,祲威盛容。皇帝圣孝,其光融融。

良月露浓仙掌润,郁葱佳气充闾。几年重席旧师儒。大椿同未老,灵寿不须扶。江左衣冠登桂籍,蝉联四世谁如。琳宫昨下凤凰书。金闺班趣缀,禁路莫踟蹰。

高阁秋登第一回,顿令心目豁然开。山腾翠霭浮空去,水引清风入座来。九夏炎光今已矣,一时佳兴更悠哉。和君妙句如冰雪,想见胸中绝点埃。

梅兄梅弟。桃姊并桃妹。争似月临双女位。吉梦重占蛇虺。小乔应嫁周郎。云英定遇裴航。会有九男事帝,谁夸七子成行。

鸱夷江上畬田稔,牛斗星边贯索空。

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独卧不成寐,苍然想谢公。

形睡神非睡,心閒身亦閒。是非都不管,高卧华州山。

胡骑凭陵八月风,羽书朝暮九华宫。金吾宿卫临关外,宣府游兵集禁中。燕塞河山天下险,泰陵恩德众心同。谁能补衮供臣职,莫遣宵衣损圣躬。

为起秋风有所怀,江头秋色信多哉。孔明何岁荆州去,乐毅即时燕国来。今古悠悠共涕泪,江山寂寂尽尘埃。麒麟阁上功名士,闻道其中有不才。

夹屋青松翠霭中,去年经此亦匆匆。重来乌石冈头路,依旧松声带晓风。

鬈发胡儿眼晴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朝观俯尧阶。宠拜新恩天上回。欢动边城十万户,民怀。荣见旌旗却再来。清晓敞铃斋,庭下鸣鼍绮宴开。红袖两行频捧劝,金□利市应销十二钗。

顾我每为惊座客,如君真是谪仙人。相逢不作寻常语,一笑同酬惨澹春。

堪笑臞仙也耐寒,飞花端合上楼看。深知壮观增诗律,洗尽元和到建安。

隐居慵出人嫌癖,乐静安閒只自怜。窗眼白驹催短晷,案头黄卷遣长年。南枝春信应先透,北陆寒凝势更坚。地下一阳何日复,千林枯木已欣然。

西母池边宴罢,赠南枝、步玉霄。绪风和扇,冰华发秀,雪质孤高。汉陂呈练影,问是谁、独立江皋。便凝望、壶中珪璧,天下琼瑶。清标。曾陪胜赏,坐忘悉、解使尘销。况双成与乳丹点染,都付香梢。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乐逍遥。凤凰台畔,取次忆吹箫。

古寺不来久,入门空叹嗟。僧亡犹见塔,树老已无花。世事虽难料,吾生固有涯。殷懃一梳月,十里伴还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