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岑参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拼音和注音
jiǔ quán tài shǒu néng jiàn wǔ , gāo táng zhì jiǔ yè jī gǔ 。
翻译及意思
酒泉太守持剑翩翩舞起,高堂置酒夜间鼓声敲击。
词语释义
酒泉:谓酒多如泉。泉名。古邑名。
高堂:(书)(名)指父母。
击鼓:击鼓jīgǔ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击鼓吹号要求休战谈判
置酒:置酒zhìjiǔ摆下酒宴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原诗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