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与鲁卿晚雨泛舟出西郭,用烟波定韵)

天末残霞卷暮红。
波间时见没凫翁。
斜风细雨家何在,老矣生涯尽个中。
惟此意,与公同。
未须持酒祝牛宫。
旁人不解青蓑意,犹说黄金宝带重。

作品评述

《鹧鸪天(与鲁卿晚雨泛舟出西郭,用烟波定韵)》是宋代诗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边的残霞卷起了暮色中的红光。
在波浪之间,有时可以看到迷失的渔夫。
斜风细雨中,我的家在何处?
年老的我,人生的旅途即将结束。
只有这种感慨,与你共同分享。
无需举杯祝酒庆贺牛宫。
旁人不理解我那青色斗篷的用意,
却说黄金宝带的重要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宋代叶梦得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终结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天边的残霞,将黄昏的美景与暮年的感叹相结合,凸显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消逝。接着,诗中出现了一个迷失的渔夫,他象征着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而这也暗喻了诗人自己在人生中的迷茫和迷失。

在斜风细雨中,诗人反问自己的家在何处,暗示了他对家庭和归属感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已经老去,生命的旅程即将结束,表达出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然后,诗人说这种感慨只有他和作者共同拥有,与他人无关。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他说旁人无法理解他穿青色斗篷的用意,这里的青色斗篷象征着他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见解。而旁人却重视金钱和财富,认为黄金宝带更为重要。这是对社会对财富追求的讽刺,也是对诗人自己独立思考和价值观的坚持。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感慨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个人独立思考的呼吁。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叶梦得的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叶梦得的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的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

诗词推荐

柳侯好倔奇,颇类元道州。遂令舂陵行,至今犹风流。

鹧鸪天

青鞵藜杖破层云,胜日犹能眼界新。窣堵已摧豪士手,狻猊犹现法王身。寺藏松竹疑无地,路接烟霄不到尘。车马憧憧城市客,举头相望几由旬。

鹧鸪天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沣浦捐_。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币,白头歌尽明月。

鹧鸪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鹧鸪天

谢公昔高卧,挟妓东山游。岂萦黄阁贵,不顾苍生忧。簪绶聊暂出,江汉乃安流。国器良有待,局促非吾俦。

鹧鸪天

重到招提未觉迟,钵单初副袷衣时。僧房斋院门门闭,梅子枇杷树树垂。蚁荫经幢求托化,龙缠佛座学慈悲。长年无事闲来此,坐对空山讽小诗。

鹧鸪天

衣屦萧条气久清,豪家门馆未尝行。朱甍碧瓦何从得,疑有阴兵夜助成。

鹧鸪天

溪上秋来风露清,萧然浴罢葛衣轻。看云舒卷了穷达,见月亏盈知死生。老去关心惟药裹,闲中消日付棋枰。故人书札频相问;何日芒鞋上赤城?

鹧鸪天

系马松门竟日留,一灯深殿炯清幽。杖头犹识齐梁谶,屐齿曾经王谢游。瑟瑟新毛吃老树,娟娟眯目破红榴。风铃塔上知何语,应使行人估客愁。

鹧鸪天

开岁春寒便有花,官闲只饮酒如霞。殿门促贺新幡胜,书馆年来事事嘉。

鹧鸪天

曾记窗蝇古德诗,笑渠未有出头时。蓦然撞破窗间纸,透出虚空未是迟。

鹧鸪天

草堂寂历自禅居,山下春光正祓除。邻犬人归纤月后,木鱼风落妙香初。萧疏远岫云林画,映带清流内史书。乘兴寻师相赏处,笔床经案独踌躇。

鹧鸪天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鹧鸪天

虚室凝愁厌夜眠,长吟静对欲凉天。梦回故国人空还,望断重城月自圆。时泰未能抛组绶,性孤终是忆林泉。明朝奉诏遐方去,何处烟江寄客船。

鹧鸪天

世路无媒君莫悲,开阑看取牡丹枝。姚黄魏紫俱零落,能得春风有几时。

鹧鸪天

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闇授张鸦九。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金铁腾精火翻焰,踊跃求为镆铘剑。剑成未试十馀年,有客持金买一观。谁知闭匣长思用,三尺青蛇不肯蟠。客有心,剑无口,客代剑言告鸦九。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夸我钟可刜.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

鹧鸪天

春服初裁绮,寒衣始卸绒。花宿全慵蝶,林摇半暖风。

鹧鸪天

春风任恶花自笑,白浪不愁头已白。戢戢大船江浦边,昆仑五两谁非客。

鹧鸪天

历险横空捷有神,得来元自剡溪滨。同为万里江湖客,共见三生风月身。不怕云中伴凫舄,只愁雨後长龙鳞。何妨更悟无生理,露柱灯笼一话新。

鹧鸪天

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即入簿书丛里去,少留欹枕听黄鹂。

鹧鸪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