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李鸿章的《天津悯忠祠联》
拼音和注音
dà hǎi yàn bō tāo , yí hèn nán tián jīng wèi sh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大海: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遗恨: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波涛:(名)大波浪:~汹涌。[近]波澜。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原诗
大海咽波涛,遗恨难填精卫石;
皇朝多雨露,褒忠常傍水仙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