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若言佛有说,执指为真月。
月指两俱迷,昧修多罗□。

作品评述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中文译文:
若言佛有说,执指为真月。
月指两俱迷,昧修多罗□。

诗意:
这首诗来自宋代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二十一篇,诗人探讨了关于佛法的表达与理解的主题。诗中提到佛陀的言辞,将它们比喻为月亮,而指引佛法的手指则被视为真实的月亮。然而,诗人指出,无论是佛陀的言辞还是指引佛法的手指,都存在着一种迷惑和困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佛法的表达和领悟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佛陀的言辞比作月亮,强调了它们的重要性和价值。然而,在这样的表达背后,诗人指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佛法的真实含义是否能够被言语所捕捉和传达。他提到,就像月亮的指引会使人迷失方向一样,佛法的言辞也可能会导致迷惑和困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传达方式的思考和怀疑,暗示了言语表达的局限性。它呼唤读者超越言辞的表面,去体验和领悟佛法的真实内涵。诗人通过这种短小精悍的诗篇,引发了对佛法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探讨了佛法言辞的局限性,引发了读者对佛法真实含义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道路上,言语只是指引,而真正的领悟需要我们超越言辞的限制,通过个人的体验和领悟去探索。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滩闹不妨语,跨溪仍置亭。置亭嵽嵲头,开窗纳遥青。遥青新画出,三十六扇屏。褭褭立平地,棱棱浮高冥。一日数开扉,仙闪目不停。徒夸远方岫,曷若中峰灵。拔意千馀丈,浩言永堪铭。浩言无愧同,愧同忍丑醒。致之未有力,力在君子听。

宫漏沉沉夜色深,灯残火尽绝知音。木人位转玉绳晓,石女梦回霜满襟。

正中偏,宝殿烟笼月色前。井底燃灯天未晓,暗中夜辨往为源。

江头春泥妨踏春,闭门守春春着人。问春着人作何味,半酣美酒听韶钧。

饱食登长道,箯舆枕臂眠。鼻间真栩栩,腹外亦便便。徒倚两竿竹,咍台四仆肩。忽然成小憩,放手即醒然。

嘉蔬值我园,好鸟巢我树。树枯鸟惊栖,园荒蔬委路。寒气肃山林,新芳飒然故。物理有固然,于何起欣恶。

少年书卷是生涯,白屋清朝自起家。数上对章思有补,一生悃愊静无华。初瞻玉节星轺下,俄见铭旌粉篆斜。天理冥冥谁可度,但伤零落掩淮沙。

开岁晴天亦太悭,六花日日舞檐端。浑然一色无分别,也把梅花作雪看。

客来非与景相期,万象殷勤自四围。山以出云为显设,江于朝海得依归。沙岚昏垫雨湔祓,烟水汩陈风发挥。公退云胡不私省,潜鱼幽鸟也知机。

无热池南,岁寒亭上开新宴。青山芳甸。尽入真如观。举酒高歌,人在秋天半。晴空远。寒江影乱。何处飞来雁。

兰亭不肯昭陵住。老逸少是献之父。过江来定武残碑,剥落*烟剜雨。纵新新茧纸临摹,乐事赏心俱去。永和年小草斜行,到野鹜家鸡窘处。

万里扶摇整飞翮,自是凌云九霄客。黄槐白紵秋风高,借君弹压添颜色。奉檄校文真误推,多才视我蚿与夔。竭力拒敢辞钝迟,寒芒在上方辉辉。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席卷定巴邛,西遐尽率从。岷峨难负阻,江汉自朝宗。述职方舟集,驱车九折通。粲然书国史,冠古耀由功。

椒盘出五辛,下马拂黄尘。千里周南客,明朝汉苑春。草生将去路,花待欲归人。君有陶潜禄,犹胜季子贫。

山情水思半轩间,试问来居有底闲。唯有才高方暇佚,无论岁月自能攀。

亲戚疏疏已晓星,杯中滴滴是真情。近来此酒谁家有,除却旗亭无笑声。

绛节高翔不可攀,尚留遗几在空山。月明曾有芳箫过,松老时看旧鹤不。岩下春归花寂寂,壁间云暗藓斑斑。开元已远霓裳绝,野草青青辇路閒。

雨涨双溪水,风高五柳堂。论交成莫逆,抚事只堪伤。访雪无回櫂,面山空夕阳。乱莺穿绿树,谁复为传觞。

过得旁罗上下滩,望中青出是灵山。三年此地四来往,老矣向渠成厚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