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嵩阳废观因有戏题

嵩阳多废观,欲验少碑文。
地属村夫子,苔漫石老君。
草生泉更浸,松死烧犹焚。
欲间神仙事,悠悠空白云。

作品评述

《经嵩阳废观因有戏题》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嵩阳废弃的观察,我想验证一下碑文是否稀少。
这片土地属于村夫子,青苔覆盖了石头老君。
草木生长使泉水浸润,松树死去仍然燃烧。
我想探寻神仙的事情,但只见苍苍空白的云。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游历嵩阳废弃的观察的经历和感受。嵩阳是一个地名,废观则指废弃的道观或寺庙。诗人在这个废弃的地方,观察着碑文的稀少,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消逝。土地属于村夫子,意味着这个地方已经归于平凡人的管理,被青苔覆盖的石头老君也表现出岁月的流转。草木生长使得泉水不断涌现,但松树已经死去,却仍然燃烧着,这种景象或许在诗人眼中具有象征意义。诗人表达了对神仙事物的渴望,但却只能看到空白的云彩,或许暗示了他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废弃观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与感慨。废观、碑文、石头老君等形象都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草木生长而松树却死去燃烧的景象,或许传递了一种对于生与死、永恒与短暂的思考。诗人的渴望神仙事物的心情,与空白的云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整首诗词意境清新,用词简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作者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买陂塘旋载杨柳,归来此是先务。他乡故里都休校,旧雨不如今雨。鸿在渚。笑尔尚南飞,吾已安孤屿。黄花解语。道人老宜秋,身安耐酒,此正有真趣。銮坡路,大手深惭燕许。超腾又悖钟吕。但求闲澹如元亮,却恨诗多奇句。倾绿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休论往古。有三日重阳,

锦帐灯明玉殿高,六宫归去夜迢迢。莫言远角声悲切,月到披香最寂寥。

韶光又是二分过,日月如梭可奈何。对景诗成新意少,持杯量减旧时多。禁烟修禊偶同日,落絮飞花逐逝波。只恐阴晴天不定,明朝有兴亦蹉跎。

归来二周岁,二岁似须臾。池藕重生叶,林鸦再引雏。时丰实仓廪,春暖葺庖厨。更作三年计,三年身健无。

决策初如媚灶然,触机融理悟吹烟。从教时尚白之白,与道俱云玄又玄。

亭这百尺接天高,曾与山僧作故交。满望枝柯千载茂,可怜刀斧一齐抛。窗前不睹龙蛇影,耳畔无闻风雨号。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回不见旧时巢。

破故纸,缀袄可防风。坐卧不愁寒水石,雪中敢采麦门冬。从此得苁蓉。浪荡子,常有自然铜。鼎内朱砂烹炼就,天仙子入白云中。蝉壳显山

西山薇蕨蜀山铜,可见夷齐与邓通。佞幸圣贤俱饿死,若无史笔等头空。

身在山中不见山,却因远看更孱颜。煌煌三秀如堪采,拂石眠云未忍还。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差池宰两邑,鹗立

祖住云阳,嵯峨山下。自来生计之乎者。却因唐末去东牟,到今三百馀年也。数世哀荣,不堪重话。我今因遇家缘舍。水云游历入潼关,超然

式微[1],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浮云起山泽,霭霭敷重阴。回薄遍太虚,肤寸即成霖。飘风使之漓,迹灭不可寻。伟哉贤达士,泽物固其心。遭时为卷舒,陆沈讵无因。谁言击磬声,不及南薰音。

收揽河山入此楼,几年蚡冒古荆州。目穷夕照西沉队,心到寒江东尽头。历历雄图史南北,纷纷遗恨晋春秋。酒边感慨凭阑久,衰柳行间数白鸥。

秋花少似春花红,眼明见此木芙蓉。斜临野水作清镜,似照晓妆浓未浓。

朝披四袄专藏手,夜覆三衾怕露头。(虏中大寒,赐道锦袄、貂袄、羊狐貂衾各一。每入谒,悉服四袄衣,宿馆中,并覆三衾,故云)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虏以道有重名,欲留之,命与其国相同列,所赐皆等。虏赐臣下以牙笏,及腊月赐牛头,皆殊礼也,道皆得之,以诗谢。以上见

斜日下平川,楼角销霞缕。摆尽浊尘缨,画栋萦非雾。平生许子穷,今到知音处。约伴玉簪游,好梦从天付。

湘阴直与地阴连,此日相逢忆醉年。美酒非如平乐贵,十升不用一千钱。

因宿秋山懒画眉,入宫岁早宠恩迟。诗成莫写沟中叶,流到人间是几时。

客间无胜日,世故可暂逃。杖藜迎落照,寒彩遍平皋。夕湖光景丽,晴鹳声音豪。天长蒹葭响,水落城堞高。万象各摇动,慰此老不遭。楚累经行地,处处余离骚。幸无大夫责,得伴诸子遨。终然动怀抱,白发风中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