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道士

细探道德五千字,字字君家说底书。
要识玄之又玄旨,淡然清对了无余。

作品评述

诗词:《送李道士》

译文:
送别李道士归山去,
细心探求道德五千字。
字字言传君家真谛,
要领悟深奥玄妙之旨,
心境淡然清逸,无所执着。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送李道士》。诗中描绘了李道士归山离别的场景,并表达了关于道德的思考。道家思想强调追求无为而治,超越尘世的纷扰,从而达到内心淡泊清逸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首先,诗人送别李道士回归山林,寄托了对他追求道德境界的赞赏和祝愿。李道士倾心研究道德,领悟其中的奥妙,以五千字的著作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这里的“字字君家说底书”意指李道士的著作传承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接着,诗中强调了玄妙境界的重要性。道家思想强调超越表象,追求玄之又玄的境界。诗人鼓励读者要领悟其中深奥的含义,去探索超越表面的真谛。“要识玄之又玄旨”表达了对于玄妙境界的重视。这种玄妙的境界带来内心的淡然和清逸,使人不执着于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强调了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通过送别李道士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于道德探求的赞美,并鼓励读者追寻深奥的玄妙,达到内心的清逸和无所执着的境界。这首诗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道家思想的崇尚和追求,并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给读者。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圣朝始悟文章弊,大霈首更诗赋科。白苇黄茅供一扫,英豪人物未消磨。

竹影金琐碎,--孟郊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叶,--韩愈翡翠开园英。流滑随仄步,--孟郊搜寻得深行。遥岑出寸碧,--韩愈远目增双明。乾穟纷拄地,--孟郊化虫枯挶茎。木腐或垂耳,--韩愈草珠竞骈睛。浮虚有新劚,--孟郊摧扤饶孤撑。囚飞黏网动,--韩愈盗啅接弹惊。脱实自开坼,--孟

苦心终是否,舍此复无营。已致归成晚,非缘去有程。馆空吟向月,霜曙坐闻更。住久谁相问,驰羸又独行。

甚一般、化工模子。铸成一个拙底。生来不向春头上,却跨暮春婪尾。蓦省记。早冉冉花阴,氵虢氵虢循除水。虽然恁地。但笑咏春风,闲推鸣瑟,别自有真意。从前看,三十七年都未。醉生声利场里。浮云破处窗涵月,唤得自家醒起。别料理。那玉燕石麟,不当真符瑞。彻头地位。也须是

风雨荆州二月天,问人须雇峡中船。西南一望云和水,犹道黔南有四千。

古屋黄昏蝙蝠飞,尔飞干我竟何为。但愁蚊子且生翼,饱尔亦当侵我肌。

传心悟。中堪睹。婴娇并女姹。会封门户。灭更虫销,木相交做。事绝,财不觑。内个中主。从识汝。升火降自是,丹阳坚固。往与今来人,谁肯慕。子明通玄路。

我往才秋莫,君来恰岁寒。离鸿书落莫,归马路平宽。白社论心易,文坛出手难。近来诗思涩,风雪立雕鞍。

金勒雕鞍騕褭才,何须论价买龙媒。总拚乐土千人产,蹴踏沙场万里开。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风流前辈新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二月水堪爱,泮流清复浑。影深天在底,红乱日摇痕。鹜没小舟度,鱼喁新藻翻。有人无限思,惭愧仲长言。

丑妇易为洁,愚儿多守纯。天将恶文采,万物恐无春。

乌柏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诗情也似并刀快,翦得秋光入卷来。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冥飞远矰弋,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故国归无路,深居懒问津。莫嗟今岁病,还守去年贫。御冷休嫌絮,开怀但饮醇。东风到梅柳,枯木自逢春。

閟宫静谧,合乐周张。泰奠始献,百末重觞。震澹存诚,庶几迪尝。遥源之祚,天汉灵长。

燕驷游京洛。赵服丽有辉。清歌留上客。妙舞送将归。

已复山上山,何当口中口。写兹秋下心,寄我女边帚。

江右曾为氏,南丰与赣州。推其本儒素,夫岂异源流。迩日过遗宅,有逢皆好修。公侯生积善,天道非悠悠。

敢叹我命薄,所嗟吾道消。谪官淮上老,京信日边遥。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居然古人事,名迹讵相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