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霜晴

油帘雪白日华红,老子良图策俊功。
自晒绵裘并衲裤,谁知衣桁是薰笼。
绝怜寒菊枯根底,留得残霜过日中。
旧说冬乾年定湿,试将今岁试南翁。

作品评述

《冬至霜晴》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油帘雪白日华红,
老子良图策俊功。
自晒绵裘并衲裤,
谁知衣桁是薰笼。
绝怜寒菊枯根底,
留得残霜过日中。
旧说冬乾年定湿,
试将今岁试南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冬至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首句“油帘雪白日华红”,描绘了冬至时节阳光照耀下的景象,油帘上的雪白色与红日的光华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明亮而寒冷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老子良图策俊功,自晒绵裘并衲裤”,表达了作者自己勤劳努力的精神,他亲自晒干绵裘和衲裤,以保暖过冬。这里的“老子”指的是作者自己,用自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然而,接下来的一句“谁知衣桁是薰笼”,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努力的一种无奈和无助感。衣桁是用来晾晒衣物的架子,但在冬至时节,阳光不足,衣物无法完全晾干,就像是被熏蒸在笼子里一样。这里通过对衣桁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努力的一种无奈和困惑。

接下来的两句“绝怜寒菊枯根底,留得残霜过日中”,通过描写寒菊的凋零和残霜的存在,表达了冬至时节的寒冷和岁月的流转。寒菊是冬季的花卉,它的枯萎象征着冬天的严寒,而残霜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两句“旧说冬乾年定湿,试将今岁试南翁”,表达了作者对于冬至时节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探索。作者引用了“冬乾年定湿”的说法,试图通过今年的冬至来验证这一说法。同时,提到了“南翁”,可能指的是南宋时期的文人,暗示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冬至时节景象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诗词推荐

紫霄峰下绝韦编,旧隐相如结袜前。月落尚留东閤醉,风高还忆北窗眠。江城夜别潇潇雨,山槛晴归漠漠烟。一顷豆花三顷竹,想应抛却钓鱼船。

青溪知不远,白首要难归。空想烟云里,春风鸾鹤飞。谁论传法偈,自补坐禅衣。未谢侯门去,寻常即掩扉。

秋光深处送春来,青叶扶疏数点梅。料是知君新酿熟,搀先九月菊花开。

蒲桃不禁冬,屈盘似无气。春来乘盛阳,覆架青绫被。龙髯乱无数,马乳垂至地。初如早梅酸,晚作醲酪味。谁能酿为酒,为尔架前醉。满斗不与人,凉州几时致。

落日芦花雨,行人谷树村。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

列宿光三署,仙郎直五宵。时衣天子赐,厨膳大官调。长乐钟应近,明光漏不遥。黄门持被覆,侍女捧香烧。笔为题诗点,灯缘起草挑。竹喧交砌叶,柳亸拂窗条。粉署荣新命,霜台忆旧僚。名香播兰蕙,重价蕴琼瑶。击水翻沧海,抟风透赤霄。微才喜同舍,何幸忽闻韶。

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欲问偃妖诛楛矢,谁惊穆御誓桃弧。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今日拥书三万卷,可堪持作解兵符。

扬雄词赋举天闻,万里油幢照塞云。仆射峰西几千骑,一时迎著汉将军。旌旗杳杳雁萧萧,春尽穷沙雪未消。料得坚昆受宣后,始知公主已归朝。虽言穷北海云中,属国当时事不同。九姓如今尽臣妾,归期那肯待秋风。牢山望断绝尘氛,滟滟河西拂地云。谁见鲁儒持汉节,玉关降尽可汗军。

少年行脚白头归,不负平生汗漫期。望断海山云漠漠,愁生江路草离离。一篇王粲登楼赋,几首巴陵送别诗。独倚篷窗无意绪,瓦盆倾酒忆金卮。

竺国乡程算不回,病中衣锡遍浮埃。如今汉地诸经本,自过流沙远背来。空林衰病卧多时,白发从成数寸丝。西行却过流沙日,枕上寥寥心独知。

动弦别曲,叶落知秋。风生大野,水向东流。

久接江山境,曾论子姓文。於焉观内则,可以继前闻。榛栗严宾豆,苹蘩洁祀芬。有人言不朽,片石合摩云。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左邻桃花坞,右接莲子塘。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幽人饥如何,采兰充餱粮。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地无青苗租,白日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滔滔四海我知津,每愧先生植杖芸。自少多言晚闻道,从今闭口不论文。灩翻白兽樽中酒,归煮青泥坊底芹。要识老僧无尽处,床头牛蚁不曾闻。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新亭风景尚依然。白发故人相遇、且留连。家山应在层林外。怅望花前醉。半天烟雾尚连空。唤取扁舟归去、与君同。

行李小盘薄,海西裨海东。交情半新故,生世有遇逢。从我二三子,草木臭味同。业工画眉妩,饰此水雪容。高轩一再过,向我作春融。陈侯犀一角,锦肠星斗胸。章侯金右炼,学派传正宗。杨侯较诸杨,朝墨收儁功。王郎天地间,合侍明光宫。我老一无可,短翼群蜚中。樽酒剪银烛,诗锦

肃肃路寐,相维明堂。二信鉴止,三圣侑旁。灵期诉后,祠节齐庄。至诚闰贶,降福地疆。

晚来无事理扁舟,唤起骚人漫浪愁。过眼飞鸿三两字,淡烟寒日荻花秋。

岁旦值庚午,已有旱暵忧。甲申与甲子,仍更雨不收。岂惟主夏旱,还虑麦不收。农占吁可畏,使我生春愁。我今安静退,身外百无求。止愿年谷熟,高枕卧林丘。时时与亲友,尊酒相献酬。天意今乃尔,一饱未易谋。众人忧饿死,我能独乐不。念此不成寐,中夜涕泗流。无所用吾力,止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