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春日应制(其二)》
拼音和注音
gōng què chén chén zhòu lòu zhǎng , bù cóng huáng dào zuò qīng y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沉沉:(形)①形容沉重:谷穗~地垂着。②形容深沉迟缓:暮气~|夜~。
宫阙:(名)帝王居住的宫殿。
青阳:1.指春天。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3.犹清扬﹐谓眉目清秀。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6.传说中黄帝二十五子之一﹐与夷鼓同为己姓。7.地名。
黄道:太阳每年在恒星之间的视轨迹,即地球轨道面与天球的相交线。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宫阙沉沉昼漏长,步从黄道坐青阳。
六龙整驭天行健,万象含晖地道光。
雨足渐台杨柳色,风回合殿杏花香。
太平有象群方乐,宵旰虽勤也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