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荔支二首(并引)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
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作品评述

诗词:《食荔支二首(并引)》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中文译文:
天南地北来往的旅行者,飞翔多次经历寒冷和炎热。
欢乐是一种乐趣,离别却带来苦楚,其中更有许多痴迷的男女。
你应该有话要说,可是千山万水,万里云层中,只有影子向着谁去?

横跨汾河的路上,孤寂当年的箫鼓声。荒凉的烟雾依旧笼罩着平原。
招魂的歌声,有些可叹,山鬼在暗中观看风雨。天空也嫉妒,
不肯相信,黄土中的黄莺和燕子。千秋万古,
留待骚人来临,狂歌畅饮,前往雁丘之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的《食荔支二首(并引)》,通过写食用荔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感。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身处异乡的情景,用“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表达了他多次旅行的辛苦和经历。然后,他表达了欢乐和离别的双重情感,认为在离别中有一种特别的痴迷之情。

接下来,诗人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如“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强调了离家之远。他还借用了“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来形容自己孤独的旅途和记忆中寂寞的音乐声。他提到“招魂楚些何嗟及”,暗示着他思念故乡亲人的心情。

最后,诗人展现了对家乡的留恋之情和对文人境界的追求。他提到“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表达了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流传千秋万代,等待将来的文人来欣赏。他表示自己愿意狂歌畅饮,前往雁丘之地,寻求灵感和创作的境地。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文人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和拟人等,使诗意更加深远而富有感染力。这首诗通过描绘食用荔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离别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诗歌传世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野人无机心,触事少防卫。所至辄酣寝,屡堕穿窬计。孤亭夜深墨,风死雨初霁。有盗穴壁来,攘取逮衾袂。微思不敌怒,弱力鼓虚锐。起搏且复呼,可否难量势。谁云同室斗,函丈莫相继。两奴眠牖旁,矫首但睥睨。弃之倚柱休,盗亦从此逝。惭无牛缺贤,幸脱燕人毙。亡弓岂须求,失马

病起惊华发,官閒觉素餐。文章惭李益,名誉羡苏端。老去观书嬾,愁来避酒难。非关作诗苦,自尔带围宽。

銮舆临紫塞,朔野冻云飞。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险峻无如御寨宽,腥风时送虎踪寒。枯禅三篾愁封磴,纵有樵人隔岁看。

圆通门户开,湛然应一切。星罗云汉低,山岳起空翠。风雨雪霜寒,人惊鸡犬吠。正法明如来,依然在门外。

选将初年起范阳,和戎晚节误平凉。大功宜受春秋责,盛毁何能日月伤。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

青山无云白日迟,仙翁移家何所之?或以丹砂到勾漏,或为家累遭驱驰。乌犍背上妻与儿,顾盼未解知其归。仙翁读书自怡怡,坐稳不觉路险巇。牛羊猫狗先后随,老奴老婢俱忘机。仙翁去就无不宜,岂以偷生辛苦为?君不见风水洞前草离离,淡烟寒雨愁凄迷;又不见云门长松啼子规,春风

澹虑栖幽境,闲将水石邻。信衣传往祖。禅语示来人。晚屋茶烟细,晴轩岳翠匀。相怀独南望,林木又经春。

春睡腾腾,觉来鸳被堆香暖。起来慵懒。触目情何限。深院日斜,人静花阴转。柔肠断。凭高不见。芳草连天远。

登临慰两眼,不暇顾炎天。万顷大江水,枕压城郭边。沙际少渔鼓,岸曲纷商船。洪波沸赤日,碧树沈苍烟。行客迷古道,游尘眯嚣廛。伟哉乾坤秀,聚此楼观前。夕雨濯暑烦,便觉体欲仙。山光已滴滴,月色何娟娟。更深天宇净,灯火照管弦。归去抱凉睡,梦里嗟流年。

十方世界目前宽,抛却云庵过别山。三事坏衣穿处补,一条藜杖伴清间。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笼翮思飞孰与哀,哺雏未返母先摧。茫茫纵使重霄彻,杳杳难将万古回。厨下米薪如手办,堂前风雨莫花开。读书两字从头误,直悔男儿堕地来。

法会起因出,平地起波流。含灵同佛性,忙忙不肯休。

江上孤峰石为骨,望夫不来空独立。去时江水拍山流,去后江移水成碛。江移岸改安可知,独与高山化为石。山高身在心不移,慰尔行人远行役。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当年开府镇金陵,贱子尝蒙国士称。俯仰绪言犹在耳,齎咨遗恨遽填膺。人歌梁木空伤鲁,兆启佳城欲葬滕。引绋都门时一恸,悲风凄咽更难胜。

几从邢子问先友,相与谈公口不空。治狱尽心无诡论,挂冠犹健有高风。峥嵘正尔尚豪气,矍铄未应闲是翁。两月淹留见何晚,竹林松径暂时同。

人生多忧患,死去百患消。但恨不便得,无由脱鞿镳。浮荣众所贵,何异掠草焱。一生与一死,一夕复一朝。周器忌盈满,老子戒矜骄。园林无恒芳,江海有回潮。委心从大化,庶几永逍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