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戴主簿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
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
上天信包荒,佳植无由丰。
鉏耰代肃杀,有择非霜风。
手栽兰与菊,侑我清宴终。
撷芳眼已明,饮酒腹尚冲。
草去土自隤,井深墙愈隆。
勿笑一亩园,蚁垤齐衡蒿。

作品评述

《和陶戴主簿》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南没有冬夏之分,何知岁月将尽。时常有些微小的动荡和凋零,兴盛和衰败之间。上天对这片土地失去了信任,美好的植物无法茂盛生长。执耰和耒代替了剑戟和杀伐之气,但仍无法抵挡冰霜的侵袭。我亲手种植兰花和菊花,共享了我清雅的宴会。摘取芬芳的花朵,眼神明亮,饮酒后仍然豪情满怀。草从土中自然崩坍,井越深,墙越高。不要嘲笑这一亩的园地,其中的蚂蚁丘和蒿草是平衡和和谐的象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海南的自然景观和作者自身的心境。海南的气候常年温暖,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苏轼用之来表达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他观察到自然界微小的变化,如摇曳的叶落,这反映了生命的兴衰无常。他感叹上天对这片土地的不赐福,使得美好的事物无法茂盛生长。虽然现在农耕文化代替了战争和杀伐,但仍然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袭。苏轼通过种植兰花和菊花,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他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但仍然积极向前,饮酒后充满豪情。最后,他以蚁垤和蒿草来比喻自己的园地,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示了苏轼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他以海南特有的气候为背景,表达了岁月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他通过对微小变化的观察,体悟到生命的兴衰和美好事物的无常。然而,他并不沉溺于消极情绪,而是通过种植兰花和菊花,以及享受美好时刻,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他以蚁垤和蒿草来比喻自己的园地,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求内心的满足。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力和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诗词传递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在这种环境下追求美好的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平《和陶戴主簿》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
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
上天信包荒,佳植无由丰。
鉏耰代肃杀,有择非霜风。
手栽兰与菊,侑我清宴终。
撷芳眼已明,饮酒腹尚冲。
草去土自隤,井深墙愈隆。
勿笑一亩园,蚁垤齐衡蒿。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海南气候和自然景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苏轼以海南没有明显的冬夏季节变化为背景,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无常性,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他观察到时间的推移,微小的摇落和兴衰之间的变化,感叹上天对这片土地的信任减少,导致美好的植物无法茂盛生长。他提到农耕代替了战争,但仍然无法抵挡无情的霜风。苏轼通过自己亲手种植兰花和菊花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他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但仍然积极向前,饮酒后充满豪情。最后,他以蚁垤和蒿草来比喻自己的园地,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海南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以及抒发个人情感,展示了苏轼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他以海南特有的气候为背景,表达了岁月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他通过对微小变化的观察,体悟到生命的兴衰和美好事物的无常。然而,他并不沉溺于消极情绪,而是通过种植兰花和菊花,以及享受美好时刻,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他以蚁垤和蒿草来比喻自己的园地,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求内心的满足。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力和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诗词传递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在这种环境下追求美好的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平衡和和谐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枳棘何榛榛,猿狖不敢下。芳苓何烨烨,雹霜不敢洒。骅骝驰曲囏,举足难宽假。所以古之人,犁锄聊自把。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琼花春岛百花香,太液池边夜色凉。一曲《六么》天上谱,君王曾进紫霞觞。

边马南来动北风,屡陈长策矢孤忠。群豺横暴嘉谋遏,仪凤高飞事业空。愁恨暗消榕树绿,寸心漫拟荔枝红。欲知千载英雄气,尽在风雷一夜中。

纷纷不可耐,君子有忧之。鞅掌诚庄语,贤劳似怨诗。颓波阅砥柱,浊水得摩尼。知我无枝叶,刳心只有皮。

盘花明日颂,草划数杯先。醉以客呼夜,老嫌人问年。那知新换岁,得似旧安眠。浮世自多事,春风无弃怜。

日惨长亭暮,天高大泽闲。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几年埋玉蓝田,绿云翠水烘春暖。衣薰麝馥,袜罗尘沁,凌波步浅。钿碧搔头,腻黄冰脑,参差难翦。乍声沈素瑟,天风佩冷,蹁跹舞、霓裳遍。湘浦盈盈月满。抱相思、夜寒肠断。含香有恨,招魂无路,瑶琴写怨。幽韵凄凉,暮江空渺,数峰清远。粲迎风一笑,持花酹酒,结南枝伴。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千山忽暗雨来时,天末浓云送落晖。老眼平生饱风浪,犹怜别浦钓船归。

重门犹钉旧桃牌,惆怅行人去不回。万种好花环曲径,一泓流水绕香阶。高台已见胡羊走,乔木惟闻蜀鸟哀。檐外竹梅森似束,邻翁时剪作烧柴。

小楼才受一床横,终日看山酒满倾。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

官冷谁能送酒钱,江乡节物倍萧然。容颜一日老一日,人事一年经一年。野仆竹舆侵晓出,病妻布被抱愁眠。甘心归隐青岩下,閒共残农理废田。

无争之棋两三局,自劝之酒一二杯。但且任么随俗过,丹成云霭自然来。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佳人瘦尽雪肤肌,眉敛春愁知为谁。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纻作春衣。垂柳阴阴日初永,蔗浆酪粉金盘冷。帘额低垂紫燕忙,蜜脾已满黄蜂静。高楼睡起翠眉嚬,枕破斜红未肯匀。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

湿云待向三更吐。更是沈沈雨。眼前儿女意堪怜。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今年十七望。当年知道晴三鼓。便似佳期误。笑他拜月不曾圆。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

气化流行出一元,生生之理自天根。倘无斤斧牛羊累,触处均沾雨露恩。

未容君识得君诗,添我幽栖一段奇。会有吹嘘天上去,沈香亭北要新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