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十)龟峰楼》
拼音和注音
shān chuān zhèng ěr gōng níng mù , chén tǔ hé fáng lüè zhèn y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山川:山和河流。
尘土:(名)附在器物上或飞扬着的细土。
何妨:(副)没有什么妨碍;不妨(多含反问意):~一试?
凝目:注视、凝视。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杨柳东边桂树西,小楼晴眺极霏微。
山川政尔供凝目,尘土何妨略振衣。
俯瞰桑田悲物化,闲披蕊笈洞玄机。
却疑栏外连穹石,似厌支床去不归。